首页/ 文学/ 散文随笔/ 我与地坛:(插图版)
散文随笔
我与地坛:(插图版)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3章)

【简介】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这部散文集选取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秋天的怀念》《合欢树》《黄土地情歌》等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其中《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之一,全文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感人至深,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

随感
  • S136***227
    于地坛的寂静里,照见生命的宣言 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总像在喧嚣人间寻到一处静穆的渡口。地坛的老柏树、坍圮的墙、夕阳下的蜂儿,这些寻常景致在他笔下,成了叩问生命的见证者。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写下的那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便是我在这个假期里,从书中拾起的“生命宣言”。 初读时只觉这话带着几分释然,再品才懂其中藏着多少与命运的拉锯。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失了双腿,地坛成了他“躲避世界的地方”,他曾无数次在地坛的角落里追问“为什么是我”,直到看见母亲悄悄落在身后的目光,看见地坛里生生不息的草木:蚂蚁在草丛里搬家,甚至暴雨过后泥泞里的蚯蚓,都在努力地向土下钻。这些细碎的生机让他忽然明白,生命的意义从不是“为何受苦”,而是“如何在受苦中活出滋味”。
  • 梁依萍
    史铁生在苦难中寻得宁静,令人动容。摘录其“假期宣言”:“静下来,与自己对话,看见生命本真。”在喧嚣中,地坛是他的归处,也让我明白:慢下来,才能读懂生活。
  • 小紫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对于“写作”与“生死”作出自己的理解,他最后说“为了活着所以写作”的时候,我的心里为之震颤。他在公园观察每一个过往的人并且描述的非常详细,其实这何尝不是反映自己的伤痛呢。
  • S137***617
    读《我与地坛》,总觉得那地坛不是静止的建筑,而是有呼吸的生命。它接纳了史铁生最狼狈的时光——摇着轮椅穿过树林时,落叶在车轮下沙沙作响,仿佛是地坛在轻声安慰;古柏沉默矗立,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地撑起一片精神的荫蔽。他在这园子里悟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死观,这份智慧也为万千读者提供了安心的庇护所。
  • S136***358
    在《玩具》一章中,可以看出幼年的史铁生十分有趣可爱,对于妈妈买的玩具,却被说成是舅舅买的,这个小小的问题困惑了他一天,以至于一天中都在询问妈妈这个问题,而绿台阶,红柱子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长大后很多次的路过中,他终于认出来儿时高高的台阶,在现在看来也只是不起眼的小景象,他感慨,台阶并不会随着他的身高和年龄而长大,此刻,时光的流逝变得具象化,他也不再是那个询问妈妈小汽车是谁给买的小男孩了,其实这一章我认为是史铁生对于儿时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思念罢了
  • S136***358
    在看到《归去来》这一章时,北玲和立哲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到很触动和惋惜,从青年时的相遇相知,到后来的天人勇隔,两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都是很优秀的人,但是命运造化弄人,两个人都患上了重病,对于北玲,我是最为惋惜的,在美国取得了硕士学位,前途一片光明,儿女双全,丈夫有为,但却被病痛折磨,任谁都接受不了这种打击,但是北玲却没有自怨自暴,而是顽强地坚持,这种坚韧的精神令我非常敬佩
  • S136***358
    在《相逢何必曾相识》中,史铁生畅想了老了以后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并且在描述陕北生活中,他再度肯定了女性的价值,相较于现代的丈夫,认为为了家庭放弃工作的女性过的是非常轻松的所相反,他认为家庭主妇的女性非常勤奋和劳苦,家里的大事小事都需要妇女操心,半夜点灯计算吃穿用度,再度肯定了女性的价值,同时也是对母亲的赞扬,我认为这依旧是史铁生作品中十分可贵的一点
  • S136***179
    作者把地坛写成了灵魂的栖息地。他在轮椅上凝视地坛的草木、落日,将对生死的困惑、对母亲的愧疚,揉进平淡文字里。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我明白生命再艰难,也藏着温柔的救赎,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 S136***358
    在《好运设计》这一章节,我觉得史铁生“设计”的父母的人生非常完美,我认为里面“设计”的父母原型其实是就是史铁生的父母,他的父亲是高知分子,而母亲并不是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母亲,她只希望孩子好好的,快乐地活,“常回来看看”,这也是史铁生母亲的期待,所以“设计”的父母其实就是史铁生父母。里面他还希望自己身体健康,热爱运动,我认为这样美好的人生是史铁生为自己“设计”的,如果双腿没有瘫痪,那他就应该是所“设计”的那样,所以这一章节寄予了他美好的愿望
  • S136***179
    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避难所,他在轮椅上凝视草木、夕阳,将命运的苦难熬成了哲思。最动人的是对母亲的追忆,那些“来不及”的忏悔,平凡日子里的沉默牵挂,才是生命最深的底色。我们总该在来得及的时候,多回头看看身后的人。
同类书籍推荐
  • 丰子恺,无宠不惊过一生
    丰子恺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云边有个小卖部(彭昱畅、周也主演电影原著)
    张嘉佳
  • 人世间
    朱大卫
  •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梁永安
  • 心生之境
    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