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诗词歌赋/ 唐诗里的十八场旅行
诗词歌赋
唐诗里的十八场旅行
作者:蔡丹君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9章)
跟着唐诗去旅行,重走诗人的人生轨迹!本书罕见地以旅行为线索,将唐诗与地理结合,串联起诗人们跌宕起伏的人生。

【简介】这是B站宝藏教授蔡丹君创作的一本唐朝诗人传记。蔡丹君老师以旅行为线索,将唐诗与地理结合,串联起诗人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全景式呈现唐诗的演进脉络。千百年来,许多伟大的故事和诗歌都与旅行相关。 写下《滕王阁序》时,“天才少年”王勃正从人生道路上彻底脱轨;才气逼人、狂放不羁的李白,一生都在奋力挣脱出身带来的阶级困境;被一贬再贬的柳宗元,划出“起——落落落落”的人生轨迹,但孤独的力量,造就他“起起起起起”的文学造诣……诗人在路上。见山河,见天地,见生民疾苦,也照见真实自我,并化作不朽诗篇。

随感
  • 王超
    蔡丹君的《唐诗里的十八场旅行》,是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漫游。跟着唐诗,重走诗人人生轨迹,在地理与诗歌的交融中,看高适低谷坚守、李白仗剑天涯。每一行诗都是路标,每一次旅行都是对盛唐风骨的深情触摸,让我们在古人的行迹里,读懂诗与远方的永恒魅力。
  • S136***424
    读高适,给我一种低谷不自弃的坚持,高适在他十九到五十五岁的漫长生涯里,厚积而薄发,我终于更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每一步都不白走”。读高适,给我一种突破困境的勇气。不是所有人都有踏出舒适圈的魄力的。但高适有,他在做了三年县尉后,在一个不再年轻的年纪,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几乎所有人在年少时都是胸有鸿鹄志的,但在岁月蹉跎下,又几乎所有人都会甘于平庸。读高适,给我一种通达世事的乐观。他见过阿谀奉承,体会过耕田劳作,在这之间,是生命的宽度。他没有愤世嫉俗,而始终有着为生民谋福祉的心。
  • 12
    在这场文字的旅行中,我不仅读懂了唐诗的韵味,更读懂了诗人笔下的山河与人生。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驿站,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灵魂的对话,让我在古今交汇的时空里,收获了对唐诗、对唐代诗人最生动的认知。
  • S129***231
    读《唐诗里的十八场旅行》,总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书中以诗为引,带读者循李白足迹访蜀道、随杜甫登岳阳楼,让千年风景在文字里鲜活。原来读诗不只是品字,更是踏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满是诗意与惊喜。
  • S136***128
    翻开这本书,像握住一把穿越千年的钥匙,解锁了唐诗里藏着的山河浪漫。诗人的脚步从长安的朱雀大街延伸至江南的杏花春雨,从塞北的大漠孤烟落向蜀道的青泥岭,每一场“旅行”都不止是地理的移动,更是心境的漂泊与安放。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轻快,藏着遇赦后的豁然;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的急切,裹着归乡的渴盼;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淡远,凝着离别的温柔。没有华丽的旅行攻略,只有诗句里的风、雨、山、水,却让我读懂:古人的“旅行”是与天地对话,与自我和解。 合上书页,忽然觉得脚下的路也有了诗意——原来真正的旅行,从来不是打卡风景,而是带着一颗敏感的心,在山河间遇见更好的自己。
  • S136***789
    西出阳关无故人
  • S136***881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又一个空有才情,却孤独落寞,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唐朝诗人。
  • S107***435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S116***129
    唐诗里的人物在书里活灵活现的体现在诗词里,喜欢李白的豪放不羁,喜欢杜甫的老城,李白带着自己的梦想游历中国,真羡慕他的生活!
  • S136***439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寥寥二十二字,却将登高望远时的个人渺小与宇宙苍茫写得入木三分,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这首诗最动人的,是那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诗人站在昔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黄金台上,极目远眺,眼前是无穷无尽的天地,心中却是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悲凉。他前不见古代的明君,后不见来者,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失落,瞬间将个人的抱负与理想吞噬。 然而,这份孤独并非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一种悲壮的呐喊。诗人将个人的命运置于历史长河与广阔天地之间,在极度的怅惘中迸发出对人生价值的追问。这种由登高引发的哲思,让这首诗超越了一般的怀才不遇之作,成为一曲关于生命、理想与时空的千古绝唱。
同类书籍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
    《国学四库》编委会
  • 唐诗三百首
    顾青
  • 全唐诗(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组推荐)
    阅览文化
  • 诗经
    佚名
  • 半小时漫画唐诗
    半小时漫画团队,陈磊
  • 中华诗词写作教程一:五绝
    陈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