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外国文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外国文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海伦·凯勒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1章)
慢读系列,完整、忠实还原盲聋女孩海伦·凯勒以独特方式影响整个世界的一生!

【简介】海伦·凯勒她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随感
  • S137***604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七章“新的经历和尝试”,正看到海伦迈出熟悉的小世界,试着触碰更鲜活的生活——哪怕是一次跌跌撞撞的出行,或是对陌生事物的笨拙探索,我都替她担心。 我们总把“体验”当寻常,可对困在黑暗里的她而言,每一次“尝试”都是赌:赌自己能接住外界的善意,赌身体的笨拙不会浇灭勇气。她写摸不清路时的慌乱,却没说过“后悔”;讲尝试新技能时的挫败,末了总绕回“幸好我试了”。 结束阅读时还在想:等读完这章,我该把之前的锻炼计划捡起来了——毕竟能“试错”,本身就是种幸运。
  • G i kY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读懂了生命的重量。海伦·凯勒以失明失聪之身,渴求三天光明去凝视自然、拥抱亲友、感受人间烟火,这份对光明的执着,戳中了每个习以为常拥有视觉的人。我们总在平淡中忽略眼前的美好,却不知那些习以为常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都是他人遥不可及的奢望。这本书教会我,光明从不在眼中,而在心中。唯有怀着感恩与珍惜,用心感知每一份温暖与美好,才能让生命超越感官的局限,绽放永恒的光芒。
  • S137***604
    今天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没几章,海伦·凯勒笔下的世界没有悲情,反而让我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拥有”生出愧疚。她失明失聪后,用指尖摩挲叶片的脉络辨认植物,把耳朵贴在钢琴上感受旋律的震颤,连拼写“mother”时,指尖触到老师手心的温度,都成了照亮黑暗的光。 最戳我的是她对“看见”的执念:想仔细端详母亲眼角的皱纹,想看看朝阳如何染红天际,想数清蒲公英绒毛的根数。这些我们随手忽略的日常,在她笔下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反观自己,每天带着完好的感官,却总在刷手机中消磨时光,连窗外的四季流转都未曾认真留意。 才读开头就慢慢懂了,这本书从不是单纯的励志故事,而是用残缺的人生提醒我们:美好从不是理所当然。现在阅读都忍不住放慢速度,每一个细节都在叩问我:是否真的用心感受过当下的生活?
  • S137***75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展现了她在黑暗与寂静中的坚韧与热爱。这本书激励我们珍惜光明,勇敢面对生活挑战,极具感染力。
  • S137***722
    1. 失明者渴求三天光明:首日凝视亲友面庞,次日见证昼夜交替,末日拥抱自然万象,以短暂光明烙印世间温暖。 ​ 2. 若得三日光明,我愿用第一天铭记挚爱轮廓,第二天追逐日出日落,第三天穿梭街头,将黑暗中想象的世界亲眼珍藏。 ​ 3. 三天光明于我是奢盼:首日细观生命纹理,次日感受光影流转,末日沉浸人间烟火,让每一秒都成为永恒记忆。
  • 眠眠
    海伦写:“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这并非绝望的警示,而是对存在最炽热的宣言。她以永恒的黑暗为镜,照见我们拥有却早已遗忘的光明。当视力成为工具,我们学会的时忽略;当黑暗成为常态,她教会我们的是:“看见”——看见晨露的重量,看见每个平凡瞬间里蕴藏的永恒。
  • S136***322
    海伦对三天光明的热切期盼,戳中了人们对习以为常事物的忽视。这不仅是自传,更是唤醒珍惜意识的生命启示录。
  • 计应2401班韦虹帆
    海伦对光明的渴望直击人心。她用黑暗教会我们,习以为常的阳光、声响,皆是生命馈赠,当以敬畏与珍视之心相待。
  • 梁依萍
    读罢深受震撼。海伦渴望三天光明,第一天“凝望那些爱我的人”,此即她的“假期宣言”。她以心见光,教会我:珍视拥有,感恩当下,平凡日常亦是奇迹。
  • 数会2418班黄梦怡
    三天光明的奢望,照见海伦·凯勒的不屈,更唤醒我们对平凡拥有的珍视与感恩。
同类书籍推荐
  • 小王子
    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
  •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童年
    高尔基
  • 我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加缪
  • 午夜图书馆
    马特·海格
  • 布鲁克林有棵树
    贝蒂·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