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科学/ 语言传播/ 新闻的骚动
语言传播
新闻的骚动
作者:阿兰·德波顿、丁维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3章)

【简介】当新闻支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回应和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包括心中因此出现的羡慕与恐慌、激动与受挫,以及裹挟在不断向我们涌来的新闻大潮中,偶尔会怀疑自己如果不知道是否会比较好的种种情境。全球著名的才子型作家德波顿由此出发,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用他的生花妙笔与透彻观察,引导我们产生适当的观点,使我们体会到──与新闻报导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是新奇、值得讶异,或者恐怖至极。

随感
  • S137***686
    今天接着读《新闻的骚动》,阿兰德波顿说新闻总爱盯着极端事、负面事,越看越让人觉得世界乱,这话一下戳中我了。之前刷社会新闻时,总忍不住跟着焦虑,现在才反应过来,原来这种情绪里藏着新闻筛选信息的“小心思”。 这让我想起专业课上老师聊的“新闻责任”。我们以后写报道,总不能只挑刺激的写吧?书里说新闻该多给点“安抚性视角”,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别光说问题有多糟,也写写有人在怎么解决、怎么努力。比如写社区矛盾,别只放大争执,也写写邻里间试着沟通的小细节。这种不跟风制造焦虑,还能守住理性的写法,往后写作业、练稿子时,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 S137***686
    初读《新闻的骚动》,开篇便被阿兰德波顿对新闻本质的追问击中。他直言新闻常放大焦虑与欲望,这让我反思:作为新闻学子,更需学会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理性,看清新闻背后的价值导向,而非盲目被情绪裹挟。
同类书籍推荐
  • 电影学前沿
    宋家玲
  • 自媒体终极秘诀
    刘阳
  •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新闻史
    陈力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十四卷)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 小说的骨架:好提纲成就好故事
    凯蒂·维兰德
  • 2017-201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