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罪与罚
外国小说
罪与罚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岳麟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0章)

【简介】《罪与罚》是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计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里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随感
  • S138***609
    良知为秤,救赎为途——读《罪与罚》有感 在19世纪圣彼得堡的阴郁街巷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一把斧头劈开了人性的深层褶皱,《罪与罚》不仅是一场犯罪案件的描摹,更是一次关于道德、异化与救赎的哲学叩问。这部跨越百年的经典,至今仍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触摸到良知的重量与人性的温度。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悲剧,始于一场被理论包装的自我欺骗。这位困在棺材般阁楼里的穷学生,将贫困的压迫、时代的迷茫,都塞进了“超人理论”的框架——他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为“社会虱子”,以为杀人夺财是“为更大的善”,却终究在血泊中发现:人性从不能被冰冷的理论切割。杀人后的恐惧、谵妄与自我厌恶,远比法律的制裁更沉重,这场精神酷刑恰恰证明:良知才是最无法逾越的道德边界,而将他人工具化的那一刻,便是对人性本身的背叛。
  • S137***656
    罚,不在牢狱,而在每个无法安宁的瞬息。是索尼娅的爱,让他有勇气重新做人。
  • S137***25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刻,更在于将个体的罪与社会的恶紧密相连。19世纪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动荡中,阶级固化制造了结构性的不公,贫困将人逼至生存边缘,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潮则异化着人们的价值观。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超人理论”,本质上是对压迫体系的扭曲反抗,却最终沦为暴力的复制品。这让我意识到,个体的道德困境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当社会将“成功”等同于“强者通吃”,当公平正义沦为特权的附庸,人性的幽暗便容易滋生蔓延。
  • S137***278
    罪与罚:在苦难的深渊里寻找救赎的光 拉斯柯尼科夫举起斧头的那一刻,劈开的不仅是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头颅,更是他自己与整个世界之间的联系。鲜血喷涌而出,染红的不仅是地板,还有他那套精致理论的白纸。这个贫穷的法学院学生,这个自命不凡的年轻人,这个自诩为“非凡的人”,以为能够像拿破仑一样跨越道德的界限——他以为杀人只是清除社会害虫的手段,只是证明自己超越常人的测试。 然而,理论在现实的重量下崩塌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我们看到:罪,从来不只是法律意义上的违法行为;罚,也远非监狱里的苦役所能穷尽。真正的惩罚在行凶之后才真正开始——那是灵魂的撕裂,是与他者相连的血脉被强行扯断后的剧痛,是“我竟是个凶手”这一认知对自我认同的持续摧毁。
  • S137***423
    亲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人们总是在爱的人面前表现得十分坚强,不愿暴露出自己的痛苦与悲惨生活,不希望爱的人为自己担心,但是亲人总是很容易捉住我们脆弱所在,他们是包容的,是伟大的,用一种名为爱的魔法来治愈我们。
  • S137***423
    拉斯托尔尼科夫回到家中发现母亲和妹妹已经赶来了,他的母亲和妹妹从他人之口听说了他的遭遇,对他充满了心疼,这也使他手足无措。一味地想要逃避
  • S137***423
    在九品文官家中的遭遇,使拉斯托尔尼科夫放弃了自首的念头,使他又重拾了生活的希望,他进行了自我的“洗脑”。但这不过是一时的逃避罢了。
  • S137***423
    拉斯托尔尼科夫在历尽了巨大的心理搏斗后,还是决定去警察局认罪,但他疯疯癫癫的话语,断断续续的言语让人难以理解他在说什么,甚至无法相信他就是凶手,只是感到莫名其妙,认为他精神状况不大好。但是拉斯托尔尼科夫在这种情形下还是保留了一丝良知,在发现九品文官遭受车祸时,伸以援手。
  • S137***423
    拉祖米米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积极乐观,一直在为了改变生活现状而努力奋斗,当主人公拉斯托尔尼科夫陷入痛苦情绪的时候,他也是一直陪伴在主人公身旁,时刻关心主人公,耐心开导他。
  • S137***423
    一众人在拉斯科尔尼科夫面前推断凶手,此时主人公的心中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内心的煎熬像是他所犯下罪过的惩罚,使他虽然没有进监狱,但仿佛身处比监狱更加可怖的地狱,他将以心灵来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