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记/ 人物传记/ 苏东坡传
人物传记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6章)

【简介】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随感
  • S136***101
    读《苏东坡传》第九章,确实能让人感受到苏东坡在人生低谷中的那份坚韧与豁达。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他在黄州的岁月,虽然生活困顿,却也是他文学和思想上的一个高峰期。 他在这里开垦东坡,躬耕自给,从“东坡居士”这个名号里,就能读出一种与土地和解的踏实感。这种从文人到农夫的转变,或许会让你这个农学院的同学感到格外亲切。他不是简单地逃避现实,而是在最朴素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价值和乐趣,这种精神上的“丰收”比物质上的收获更让人敬佩。
  • S137***596
    今日的阅读内容让我大致的了解了苏东坡的父亲和他自己先前年少时的一些事情。我只知道他的妻子,但之前从未听说过他有初恋,今日阅读后又觉得这个人生动了许多。他完全打破了现代人对古人的一些刻板印象。同时,之前对苏洵的了解只限于《六国论》。但是知道他因自己的女儿在婆家过的不如意。他也会不顾及一些去批判对方。这种冲动、激奋也在苏轼身上有所体现。这都让我更喜欢苏轼这个人物。
  • S137***527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S137***522
    读《苏东坡传》26-28章感悟 这三章里,苏东坡被贬惠州、儋州,把“贬谪”过成了“生活”。他在惠州寻荔枝“日啖三百颗”,在儋州教当地人识字、打井,连被流放的苦,都被他揉进了吃与暖的日常里。 最戳人的是他的“不拧巴”:没抱怨贬地偏远,反而记挂荔枝甜、秧苗长势;不纠结仕途得失,转头就帮百姓修桥、传农技。他从不是硬扛苦难,而是把苦掰碎了,混着烟火气咽下去——原来真正的豁达,从不是“不在乎”,是身处泥泞时,还能看见荔枝红、井水清。
  • S136***101
    第六章详述了苏轼初入仕途的意气风发与锐意改革。他心怀天下,上书直言,尽显政治抱负。然而,朝堂的复杂与王安石变法的激烈,让他初尝政治的残酷。这既是他才华的展露,也是他坎坷命运的序章,令人扼腕。
  • S137***621
    读《苏东坡传》31-33章有感 这三章中,苏东坡被贬至岭南、海南,却把逆境活成了“诗意栖居”。他在惠州种梅品荔,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在儋州办学堂、改陋习,让蛮荒之地响起读书声,真正诠释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从不抱怨境遇,反而以豁达接纳苦难,用文人的温度温暖一方百姓。这份“在泥泞中仰望星空”的从容,不仅是个人的精神突围,更让我明白:人生的风景,从不由处境定义,而由心态塑造。
  • S137***359
    今天在b站重温了苏轼的传记,再结合本书来看,确实了解更多了
  • S137***374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S136***101
    第八章“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人生的巨大转折。从名满京师的才子沦为阶下囚,文字狱的残酷与世态炎凉尽显。然而,绝境并未摧毁他,反而淬炼出其坚韧豁达的灵魂。这次磨难是他生命中最深的痛,也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为日后黄州的辉煌篇章埋下了伏笔。
  • S137***527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