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我们仨
文学
我们仨
作者:杨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7章)
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的庇护所。

【推荐语】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简介】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

【金句】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随感
  • S131***565
    《我们仨》的叙事结构本身就是一部哀悼的仪式。作品分为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哀悼过程:从"我们俩老了"的预感与预警,到"我们仨失散了"的丧失核心体验,再到"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哀伤整合。这种三部曲式结构模仿了哀悼的心理阶段——预期、面对与重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部分那个关于"古驿道"的漫长梦境,杨绛用超现实的手法将钱锺书被接走、女儿钱媛病重的过程转化为一场充满象征意义的送别之旅。这种非直接的叙事方式,恰恰反映了哀悼过程中心灵的真实状态——当创伤过于巨大时,意识会本能地选择迂回的表达方式。
  • 张秋香+23032090102
    很好看
  • S131***099
    合上书页,杨绛先生笔下的“我们仨”仍在心头萦绕。看似平淡的文字里,藏着最深的情——古驿道上的相聚与离别,是对亲情最温柔的守望;柴米油盐的日常里,流淌着相濡以沫的默契。她用细腻笔触织就记忆的网,捞起生活中细碎的温暖:钱钟书伏案写作的背影、女儿阿圆调皮的笑声,都在时光里闪着光。而当“我们仨”渐次离散,字里行间的留白比痛哭更令人心碎——原来最深的怀念,是把思念藏进每一个日常的空隙。这不是一本惊天动地的故事,却用最朴素的烟火气,道尽了家的真谛:是风雨中相依的肩,是平淡里不熄的灯,是即便散落天涯,仍在记忆里圆满的月光。
  • S131***273
    这本书让我明白,家不仅仅是一个避风港,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一份无论风雨都要坚守的承诺。它提醒着我们珍惜眼前人,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因为这些平凡的瞬间,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 S132***300
    一家人的聚散令人动容,人世无常,珍惜当下,亲情温暖,将永远留在心间。
  • S131***162
    本书以“家庭”为主题,通过讲述作者与家人的生活琐事,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和谐。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家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人感受到家庭的美好与珍贵。《我们仨》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许多读者表示,这本书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同时,本书也让人们认识到,家庭的和谐与幸福,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仨》是一部充满温情、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我们明白,家庭的美好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富足,更在于精神上的相互关爱与扶持。在现代社会,家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 朱嘉慧 23370050
    《我们仨》让我在泪眼中读懂最深挚的亲情——世间最美的相守,不是永不分离,而是即使天人永隔,杨绛先生用最淡的墨,写出了最浓的情。
  • S131***682
    杨绛的《我们仨》长久以来被解读为一曲温暖的家庭颂歌。这部完成于钱锺书与女儿钱瑗相继离世后的回忆录,以平实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程。读者往往被书中那些日常生活的温馨细节所打动——钱锺书的"痴气",钱瑗的聪慧懂事,杨绛自己的坚韧包容,三人之间充满默契的互动,构成了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庭乌托邦。这种解读使《我们仨》成为当代读者心目中理想家庭的文学范本,人们在其中寻找快节奏现代生活中日益稀缺的家庭温情。 然而,这种主流解读可能恰恰掩盖了文本更为复杂的深层结构。当我们剥开温情叙事的外壳,会发现《我们仨》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孤独的隐秘记录。杨绛在书中构建的并非全然是一个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而更像是一座漂浮在历史洪流中的孤岛,岛上三位居民各自怀揣着无法完全共享的生命体验。
  • S132***646
    翻开《我们仨》,就像走进了杨绛先生的回忆,目睹了一个家庭几十年的风雨与温情。 杨绛先生用简洁而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的生活点滴。从牛津求学时的甜蜜二人世界,到小阿圆的诞生,再到回国后的种种经历,他们一起面对生活的琐碎、时代的动荡,始终相互陪伴、相互支持。他们一家三口相处时,那种如朋友般的亲密无间、互敬互爱,让我心生向往。 可惜岁月无情,钱瑗和钱钟书先后离去,只留下杨绛先生一人思念“我们仨”。读到这里,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涌上心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离别之时。 家是充满爱与温暖的港湾,家人间的相互陪伴是最珍贵的财富。生活虽有苦难,但只要一家人紧紧相依,再苦也能变得甜润。珍惜当下与家人相处的时光,用心经营这份亲情,才不会在失去时追悔莫及。
  • 李怡202425030044
    很好看
同类书籍推荐
  • 风风雨雨一百年(精装珍藏版)
    季羡林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文选(全六册)
    张启成
  •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词篇(全2册)
    少年怒马
  • 读完这10本书,整个人都通透了(全10册)
    季羡林
  • 知乎高赞专栏作品集(全10册)
    潘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