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科学/ 其他/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其他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作者:杨素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2章)
一座图书馆的建立既是一个文化事件,又是一个公共事件。讲好这个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0月,杨素秋应北京大学图书馆邀约,做了《选书的难度》的专题讲座。

【简介】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 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 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应该设立一个碑帖专区,大量地买,做成特色。要设立一个单独的外文童书区,在碑林区工作的外国人不少,如果他们的孩子在这里看见母语故事,一定很激动吧。还应该有一个漫画专区,把这个区域做好了,这几个书架也可能会成为漫粉聚集地, 也许周末会被读者挤满吧……

随感
  • 3125付宇彤
    由于未实际阅读《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本书,难以确切分享阅读感受。不过从书名推测,阅读过程或许会是一场对图书馆深层意义的探索之旅。读者可能会在书中发现图书馆作为知识宝库、文化交流空间等多元价值,进而对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传承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作用产生新认知,引发对知识传播、文化存续等议题的深度思考 ,获得知性与感性兼具的阅读体验。
  • trees
    清晨推开图书馆玻璃门时,铁质钥匙总会在锁孔里发出清脆的响声。这个瞬间我总想起书脊上那些深浅不一的划痕,那是无数双手在不同时空留下的指纹。作为图书馆协管员,我时常在整理书籍时与这些痕迹相遇——某本《西方哲学史》内页夹着褪色的银杏书签,被翻烂的《有机化学》扉页写着不同年份的借阅记录,还有那本永远被放在文学区显眼位置的《小王子》,书页间残留着咖啡渍与折角。 总有人问:在万物皆可数字化的时代,图书馆是否已成为时代的琥珀?可当我看见考研学生伏案时被晨光镀亮的睫毛,退休老教授在过刊室摩挲发黄纸页的手,抱着幼儿的母亲在绘本区轻声念诵,忽然明白这座建筑是用呼吸丈量文明的容器。那些看似沉默的书架,实则在每个清晨与深夜吞吐着无数灵魂的震颤。 电子屏幕能承载文字,却装不下某个午后斜射进阅览室的光柱里浮动的尘埃,更无法替代手指翻页时纸张特有的沙沙声——那是人类与知识最古老的密语。当我在闭馆时走过空荡的长廊,总错觉听见千百年来无数求知者在此留下的跫音,像春蚕食桑般细微而永恒的声响。 或许这就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它不仅是存放典籍的仓库,更是丈量文明厚度的尺规,是让匆忙时代里所有孤独的求知者确信,总有一盏灯为他们亮到深夜的承诺。那些被无数人翻阅过的书,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某个灵魂绽放的瞬间。
  • S108***317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 在电子阅读器普及的今天,当知识可以压缩成几兆字节的PDF文件时,图书馆似乎成了过时的遗迹。然而《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书却让我们重新发现,这些砖石构筑的知识圣殿,实则是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承载着比信息传递更为深刻的使命。 书中记载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故事令人动容。当那座古代知识殿堂毁于战火时,逃出的学者们带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誊写在莎草纸上的思想。这揭示了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它不仅是书籍的仓库,更是人类集体记忆的防波堤。在电子数据可能因一个技术故障就永远消失的数字时代,图书馆的纸质藏书依然沉默地履行着"文明备份"的职责。 作者对图书馆"空间魔法"的剖析尤为精彩。在东京某社区图书馆,退休老人教孩子折纸的角落,大学生备考的桌椅区,流浪者阅读报纸的休息区,共同构成了奇妙的共生图景。这种物理空间的共享体验,是任何在线社区都难以复制的精神联结。图书馆就像城市的大脑皮层,不同知识在这里产生突触连接,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最富哲思的是对"书籍排列秩序"的解读。杜威十进制分类法不仅是检索工具,更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当我们在书架间漫步,偶然发现一本意料之外的书时,这种"美丽的邂逅"本质上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具象化漫游。相比之下,算法推荐形成的知识茧房,反而失去了这种开放性的智慧碰撞。 图书馆的本质,是给文明以岁月。从敦煌藏经洞到谷歌图书馆计划,人类始终在寻找保存思想火种的方式。当我们在图书馆触摸那些泛黄的书页,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逝去的先贤对话,与未来的读者对话,也与不同时空的自己对话。在这个意义上,每个图书馆都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时间机器,而《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正是唤醒我们重新认识这座时间机器的警世钟。
  • lllll
    文学纪实作品
同类书籍推荐
  • 资政新篇:盐铁论中的智慧
    异鸣
  •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全2册)
    贺兰特·凯查杜里安
  • 子平真诠(原本)
    沈孝瞻
  • 以爱为名的支配
    田岛阳子
  • 最强大脑训练营
    滕迪安
  • 自然修复:为什么自然使人更快乐、更健康、更有趣
    弗洛伦丝·威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