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陈赢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8章)
英国经典心理咨询入门书,曾列英国亚马逊心理咨询图书榜第1名。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先看看这本书。

【简介】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随感
  • S136***857
    蛤蟆先生从抗拒“我没病”到主动求助的转变,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大多数人面对心理问题的状态:先是逃避,直到痛苦把自己逼到角落,才愿意撕开一点缝隙,尝试寻找光。这种真实的心理轨迹,让这本“心理书”少了距离感,多了亲切感。
  • S136***857
    蛤蟆先生从抗拒“我没病”到主动求助的转变,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大多数人面对心理问题的状态:先是逃避,直到痛苦把自己逼到角落,才愿意撕开一点缝隙,尝试寻找光。这种真实的心理轨迹,让这本“心理书”少了距离感,多了亲切感。
  • S136***646
    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从蛤蟆的经历中,我学习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蛤蟆在与咨询师苍鹭的交流中,逐渐意识到某些人、某些事件在很长时间里是怎样影响着他,看到了自己倾向于怎样行事,也看到一个事件是怎样引发另一个事件。这启示我要深入了解自己,明白过去的经历如何塑造了现在的自己。书中还让我认识到不同的自我状态。比如“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我能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这让我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切换自我状态,以更成熟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 S136***646
    蛤蟆的那段庄重的话让我倍感深受,作为读者我由衷的替蛤蟆感到高兴,经过心理治疗,它终于在这个治疗的过程中认识到自我,终于开始成长和爱自己,恭喜它选择重新拥抱太阳,收获到了成长和力量。
  • 且听风吟
    苍鹭那句“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蛤蟆揪着过去的“错”反复内耗,像捧着一块烧红的炭,明明手被烫得生疼,却总觉得“我该受着”。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困住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把“过去的自己”钉在审判席上的执念。承认“当时我已经尽力了”,才是与自己和解的第一步啊。这一段让我狠狠同感。
  • 莫颜
    “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这句话道破了一个简单却常被我们逃避的事实: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无法委托的功课。就像雏鹰必须自己挣破蛋壳,否则无法获得生存的力量;蝴蝶必须独自破茧,否则翅膀无法硬朗到承载飞翔。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期待救赎来自外界——父母的庇护、伴侣的承诺、朋友的援手,或是某个权威的指点。但真正关键的跨越,往往发生在我们独自面对深渊的时刻。第一次独自做出重大决定并承担后果,在深夜独自消化无法言说的痛苦,靠自己的双脚走出舒适区——这些看似孤独的旅程,恰恰塑造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质地。 有些帮助反而会阻碍成长,因为成长的本质是内在能力的觉醒。旁人可以给予支持、提供建议,却永远无法代替我们经历那个关键的“内在转折点”——在那里,我们从被动承受者,变成了主动创造者。
  • S136***402
    灌,鼹鼠,河鼠都不是性格完美的朋友,但也正是这些朋 友,让蛤蟆先生走出了心理咨询的第一步,让他重新振作 起来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真正的悲伤。😊😊
  • S136***402
    獾,鼹鼠,河鼠都不是性格完美的朋友,但也正是这些朋友,让蛤蟆先生走出了心理咨询的第一步,让他重新振作起来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真正的悲伤。😊
  • S136***546
    在故事开始时,蛤蟆和他的朋友们都不清楚心理咨询意味着什么,蛤蟆认为这是针对经历过严重或可怕事件的人们进行的神秘活动。随着故事推进,读者能了解到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者自己表达感受、探索内心,并非直接告诉来访者如何感觉好受。比如苍鹭通过沉默让蛤蟆自己释放积压的情绪,引导蛤蟆为自己而来进行咨询,让读者明白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和改变的有效途径。
  • S136***476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这就像一个不太完美的童话故事一样。郁郁寡欢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咨询师苍鹭,十次的就诊,让蛤蟆先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儿童自我”“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是苍鹭医生的倾听、共情和引导让蛤蟆先生学会了在不同自我状态间平衡,重新找回自己。初读我并没有那么多的思考,而从我开始阅读至今,我发现我在不断更新自己、更新阅读的方式,开始加大思考的力度,代入自身去思考问题,也探索到了更多阅读对于我的个人意义。
同类书籍推荐
  • 自控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达娜·萨斯金德
  •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
  • 自控力(新版)
    凯利·麦格尼格尔
  • 看了就会用的心理学(大全集30册)
    曼纽尔·埃尔南德斯·帕切科
  • 本自具足 无须外求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