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浮士德
外国小说
浮士德
作者:歌德、钱春绮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6章)

【简介】歌德是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世人公认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成,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它根据十六世纪—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提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

【金句】就算要出卖灵魂,也要找个付的起价钱的人

黑暗孕育了光明,而光明却背离黑暗。

正因为不可能,才值得我们去相信。

随感
  • S138***535
    《浮士德》最震撼我的,是那声注定无法说出口的“停一停”。 魔鬼梅菲斯特自以为必胜——人一旦满足于瞬间,灵魂便告终结。可浮士德真正的悲剧与胜利恰在于此:他不断追逐,不断失败,在古典学问、爱情欢愉、权力游戏中一一碰壁,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这看似徒劳的追寻,正是人性最深刻的悖论: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抵达完美,却因这永恒的“未完成”而成为人。 歌德让浮士德在双目失明后反而“看见”理想国,在想象中喊出那句致命的话。这充满反讽的结局道破了存在的真相:真正的救赎不在某个终点,而在追寻本身。我们每个人都是未完成的浮士德,在欲望与理想、沉沦与超越的拉扯中,写就自己充满缺憾却值得一过的篇章。
  • S137***653
    《浮士德》以深邃笔触描绘了人类永恒的探索与矛盾。浮士德永不满足的进取,恰是人性光辉的体现。魔鬼靡非斯陀并非纯粹邪恶,反是推动其前行的“力”。生命的意义不在抵达终点,而在不断行动、不断超越。真正的救赎,属于那些始终努力、永不停息的灵魂。
  • S138***916
    浮士德的求索始于知识迷宫的突围。作为饱学的博士,他穷尽神学、哲学、医学、法学的典籍,却只收获了“灰色理论”的迷茫,那句“我还是个可怜的愚人”的呐喊,道尽了纯粹思辨与鲜活生命脱节的精神困境。正是这份对知识局限性的深刻体认,让他毅然与靡非斯特签约,从书斋走向现实——这并非对理性的否定,而是对“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的觉醒,标志着人类精神从“静观思辨”向“行动实践”的关键转向。
  • S137***466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终其一生都在叩问“何为真正的满足”。他以灵魂为注,在知识、爱情、权力的迷阵里狂奔,却始终被“不够”的焦虑追赶——就像我们总在追逐下一个目标,以为抵达便是终点,却忘了欲望本是没有岸的海。
  • S137***581
    浮士德的悲剧始于他对书本知识的绝望。年迈的学者意识到,所有的理论都不过是空洞的文字,无法触及生命的本质。梅菲斯特作为“否定的精灵”,代表着怀疑主义与虚无力量。他引导浮士德经历爱情、权力、美的追求,每个阶段都看似满足又最终幻灭。格蕾琴的悲剧揭示了感性追求的局限,宫廷政治暴露了权力虚荣,与海伦的结合象征古典美的无法持久。这些经历共同证明:任何单一的满足都无法让人类精神真正驻足。
  • S137***581
    浮士德的故事不是一个关于诅咒的警告,而是一个关于选择与代价的清醒提示。真正的悲剧,并非与魔鬼交易,而是在交易中忘记了最初想要交易的目的,最终沦为一个富有的、却失去了自我的空心人。
  • S137***581
    人类最大的悲剧 不是迷失在欲望里 而是清醒地 看着自己下沉
  • S137***581
    浮士德里最讨厌的片段就是第一部里与玛加蕾特的相处。女性被物化到极致,好像女人只能凭借美貌换得男人的施舍,又在男人无所不用其极的甜言蜜语下沦陷,毫无分辨能力。之后,女人越陷越深,而男人则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去表达自己的“不容易”。不能理解男人的女人,会被羞辱,会被放弃;而没有人会说,为什么男人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承诺,为什么男人如此轻易就改变。 同时,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女人心中存在的玛加蕾特。
  • S137***581
    非常喜欢浮士德的精神
  • S137***581
    其实有点难以理解,我觉得要结合歌剧看好一点。
同类书籍推荐
  •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 撒旦探戈(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
  • 明智恭介的疑案
    今村昌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