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 成功励志/ 终身成长
成功励志
终身成长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楚祎楠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70章)
◎ 影响美国一代人的心理励志之作,被无数次引用的成功学观点。美国亚马逊心理畅销书在榜10年,《时代周刊》《早安美国》《华尔街日报》热赞,比尔·盖茨撰文推荐。

【简介】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金句】人们常常认为“天赋”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浇灌这些天赋的,是不断的、无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对挑战的探寻。

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以前的旧信念就被换成一个全新的,随着新信念变得越来越强,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展开
随感
  • S136***103
    “人类的能力到底是可以培养的,还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这一问题对人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则是一个新问题:认为人的智力和性格是可以发展而非不变的、根深蒂固的,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让我想到了,《被讨厌的勇气》里讨论的认为人的性格能不能改变,并以此引发的一系列辩论。阐述的那个观点不仅对来访者冲击很大,对我改变也尤其深刻,原来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种性格,也无法做出改变。当我学着尝试后发现并非如此,之前总会觉得有什么尝试的必要,肯定不是我能做的,还要为自己找一堆借口,就跟书中提到的弗洛伊德反面案例一样,但改变观念后我在人际交往和自我展现上都有了很大突破。虽然外人对我第一印象还是内敛,但我清楚自己有了非常大的意识转变。
  • S136***103
    “他们知道人的能力,如智力技能,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做的——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不仅不会因失败而气馁,反而会认为自己没有失败,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学习。” 原来这就是能成功的人与我这种遇到困难失败就退缩甚至一蹶不振的人的思维差异。学会把所有遭遇坎坷的经历当作学习的过程,如果在某个项目技能上遇到瓶颈,第一反应不应该再是受挫而应该学会欣喜,说明如果坚持下去的话马上就要学会并且掌握它了。感觉这个思维方式还可以适用与人交往,遭遇恶意不一定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也可以尝试思考他们这么做的意义,学会人际交往中多元表现。
  • S136***120
    摘:“恍然大悟的时刻” 随感:大胆去做,想东想西又怎么能一往无前,继续向前迈进,那么你的人生便会充满“恍然大悟的时刻”。
  • S136***120
    摘: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一个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直接的标尺。 随感: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但随着作者的开导,心中发生了些许的改观。做一个简单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吧,看开一点。
  • S136***962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面对一连串的挫折,固定型思维者将每一次打击都视为对自身价值的最终审判,蜷缩在“我是个失败者”的标签里,而转念花开去思考,它并非否认失望,而是选择不让一次C+、一张罚单定义自己。这“一念”之转,是从“我是谁”的审判,转向“我该做什么”的探寻。
  • S136***120
    摘: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它们?为什么要找那些只能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进你成长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和搭档?为什么要去找那些自己屡试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来做呢? 随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时间有限而宝贵。我们应该停止那些无意义的循环,直面自己的不足,选择能够促进我们成长的朋友和搭档,勇于尝试新事物,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 S136***120
    摘:我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些信念的存在,但它们对我们想要什么以及能否成功达到目标至关重要。 随感: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信念具有执着性、支撑性和多样性。“志之所趋,无言佛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 S131***088缪铱纯
    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实验室里,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用一组儿童拼图实验揭开了人类思维的黑箱。当面对超出能力范围的拼图时,有的孩子愤怒摔碎拼图,有的则兴奋地说"我喜欢挑战"。以“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为核心,揭示了思维模式对个人成就的深远影响。固定型思维者将能力视为天赋,畏惧挑战,将失败等同于自我否定;成长型思维者则相信能力可通过努力提升,将挫折视作学习契机。德韦克通过教育、职场等案例证明,前者易陷入自我设限,后者则能突破瓶颈,实现持续进化。 思维模式非天生,而是可塑的选择。通过接纳不完美、关注过程而非结果、主动寻求反馈,任何人都能转向成长型思维。这种转变不仅激发潜能,更让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韧性。
  • S132***207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里,我们都渴望持续成长,而《终身成长》正是开启成长大门的一把钥匙。“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即使先天才能、资质、兴趣或性情存在差异,每个人也能通过努力和经验改变与成长。”它让我明白,人的潜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等待我们用努力去开垦。
  • 202108050朱彬
    学无止境
同类书籍推荐
  • 别把想法一直放在脑子里
    高原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罗伯特·戴博德
  • 认知觉醒:勇敢突破舒适圈
    李小木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
    房琪
  • 本自具足 无须外求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 一本书读懂遥远的救世主
    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