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1
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1
作者:当年明月
出版社:浙江人民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7章)
他做过放牛娃,也做过和尚,还做过皇帝,他是朱元璋,大明朝的传奇!

【简介】第一部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铲除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随感
  • S137***044
    第十四章的朱元璋,已褪去濠州寄人篱下的青涩,成为乱世破局者。他看透诸将内耗的庸碌,率二十四人另起炉灶,这份清醒远胜匹夫之勇。 攻滁州、纳李善长,他完成从武将到领导者的蜕变:既守底层务实,紧抓粮草与民心,又懂得人者得天下的远见。绝境中寻生机、乱象中抓本质的韧性,让他跳出符号化帝王形象,尽显孤勇与智慧。
  • S137***193
    读《明朝那些事》第二十八至三十章随感 这三章聚焦朝堂暗流与权力博弈,读来扣人心弦。朱棣的隐忍布局、方孝孺的铁骨铮铮,构成鲜明对比。权力交替间,有人为权术不择手段,有人为气节舍生取义,尽显人性复杂。 最触动我的是方孝孺“诛十族”的决绝,宁死不屈的气节令人动容。而朱棣夺权后的统治,既有铁血手腕,也暗藏治国智慧。历史从无绝对的对错,每个人物都在时代洪流中做出选择。这些章节让我明白,权力与道义的权衡,是贯穿封建王朝的永恒命题。
  • Aegean Sea
    读《明朝那些事儿》,像听一位老友讲史,没有晦涩考据,只有鲜活人生。洪武大帝的铁血集权,永乐大帝的拓土扬威,万历的怠政迷茫,崇祯的孤绝悲壮,都褪去了帝王光环,成了有喜有怒、有明有暗的普通人。 书中最动人的,是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本心的人——海瑞的清廉如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张居正的力挽狂澜,他们在黑暗中燃灯,让冰冷的历史有了温度。当年明月用幽默写尽沧桑,让我懂了:历史从不是帝王将相的独角戏,而是无数人用热血与无奈铺就的长卷,每一页都藏着人性的光辉与复杂,读来唏嘘,却也心生力量。
  • S137***851
    苦难是“逼上梁山”的推力:朱元璋的起点低到尘埃里——家破人亡、讨饭度日,没主动想过当皇帝全是被乱世逼出来的。这让我明白,很多人的成长从不是“规划好的”,而是在绝境中不得不扛事,反而练出了本事。机会藏在“不挑活”的坚持里:当和尚时干最累的活,讨饭时走最苦的路,参军后从底层士兵做起,朱元璋从没抱怨过“屈才”。其实生活里没那么多“怀才不遇”,踏实做好当下的事,积累的经验早晚会变成机会。
  • S137***727
    .苦难是“逼上梁山”的推力:朱元璋的起点低到尘埃里——家破人亡、讨饭度日,没主动想过当皇帝全是被乱世逼出来的。这让我明白,很多人的成长从不是“规划好的”,而是在绝境中不得不扛事,反而练出了本事。机会藏在“不挑活”的坚持里:当和尚时干最累的活,讨饭时走最苦的路,参军后从底层士兵做起,朱元璋从没抱怨过“屈才”。其实生活里没那么多“怀才不遇”,踏实做好当下的事,积累的经验早晚会变成机会。
  • 王永胜
    《明朝那些事1》前六章以幽默笔触勾勒明初风云,读来酣畅淋漓。从朱元璋贫苦出身到投身义军,从崭露头角到逐鹿天下,作者用通俗语言还原了乱世中的权谋与挣扎。书中对朱元璋的隐忍、刘伯温的智谋,以及各路枭雄的较量刻画生动,打破了历史的枯燥感。最触动我的是乱世中个体的浮沉,英雄与枭雄的抉择、机遇与风险的交织,既展现了人性复杂,也让我读懂明朝建立的不易。轻松叙事下藏着深刻洞察,让我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 鲸鱼不是鱼
    读这段文字,能感受到明初朝堂的风云变幻。朱元璋定制度做榜样,后续皇帝却难承其苦,御史的特点也埋下影响国家的伏笔,而淮西集团首领李善长的受宠,更预示着朝堂势力争斗的暗流涌动。
  • S137***044
    朱元璋的帝王心术与治国铁腕愈发鲜明。无论是整顿吏治的雷霆手段,还是平衡朝堂势力的暗布棋局,都藏着他从乞丐到帝王的生存智慧与权力认知。他深知乱世需重典,却也懂得留有余地;忌惮权臣却不废能臣,每一步决策都紧扣“稳固江山”的核心。那些在洪武新政中沉浮的官员,或坚守本心,或趋炎附势,皆成皇权棋盘上的棋子。读来深切感受到,朱元璋的狠辣与勤政,既是对乱世的反思,也是对皇权的极致捍卫,而历史的真实,便藏在这份复杂又决绝的帝王抉择里。
  • S137***046
    读《明朝那些事》9-11节:在变局中见人性与历史逻辑 读罢《明朝那些事》9-11节,最深刻的感受是:明朝的朝堂从相对平稳走向暗流涌动,每一个历史节点的选择,都藏着人性的复杂与时代的必然。这三节内容恰似一幅浓缩的权力博弈图
  • S137***193
    读《明朝那些事》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章随感 这三章聚焦靖难之役的关键转折,读来惊心动魄。朱棣以藩王起兵,凭借谋略与韧性屡破困境,而建文帝虽坐拥天下却优柔寡断,错失良机。权力博弈中,既有战场的刀光剑影,也有朝堂的人心向背。最令人唏嘘的是,忠诚与背叛交织,道义在皇权争夺中显得脆弱。历史从无绝对的对错,朱棣的隐忍与决绝,建文帝的仁柔与失策,都让我看到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权力之路从来布满荆棘,唯有审时度势、果断坚毅者方能登顶,这段历史也让我更懂“时势造英雄”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