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简介】八篇文本细读,八个“要命的地方”,它们是:女性对普遍的生育权的维护(《秋菊打官司)、女性被驱赶出伦理秩序(鲁迅《祝福》)、改嫁的伦理之冤(古名家本《窦娥冤》)、父母之不我爱(舜“窃负而逃”解)、自戕以绝宗,彻底拒绝为父(鲁迅《孤独者》)、作父亲的儿子还是上帝的儿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弑父以成年(加缪《局外人》)、无父之子的羞耻(卡夫卡《审判》)。三篇关注女性问题,五篇关注父亲问题,选择的文本倾向本土化,关注的问题无疑是中国化的,理论原创程度非常高;最后的附录《女儿也是传后人》,是对这两大主题的综合性回应。 整体而言,是很有三联味道的法学书籍。苏力在序中虽言“这是中国法律与文学研究的一次重大拓展”,但它并非读者一眼望去的“法律与文学”之义,更不是美国法律与文学影响的结果。作者尝试在一些根本性的人类生存处境中呈现法律问题,在由文学文本构建的具体语境,以及构建这些文本的历史语境中冷静地考察中西方伦理问题,它们本质上都是年轻人的人生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