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
哲学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
作者:赵汀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3章)

【简介】本书稿是一本科技哲学的文集,多数是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但不限于人工智能,也涉及基因编辑,还有一篇讨论“宇宙社会学”——刘慈欣设想的一个存在于科幻中的理论,虽然不是被承认的学科,但其中包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论文有:《一个反存在的存在论问题》《近忧远虑:人工智能的伦理学和存在论分析》《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何以可能?》《人工智能会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吗?》《是人的问题还是人工智能的问题?——回应博古睿研究院(Berggruen Institute)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完美是最好的吗?》《人类可能会死于好事而不是坏事》《最坏可能世界与“安全声明”——来自<三体>的问题》《未来的合法限度》《要命的不是人工智能统治世界,而是人可能先亡于它创造的一切好事》等。书稿较为集中探讨了现代人工智能的区分、本质、危险、可能的解决办法等问题,具有前沿学术价值。

随感
  • 冷冰
    存在先于真理。真正的创造力并不能还原为自由组合和联想,而在于能够提出新问题,或者改变旧问题,改变既有思路,重新建立规则和方法。
  • 孙迎春
    电脑的这些局限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智力不如人类,而只是不像人类。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人工智能和人类都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
  • 冷冰
    希望研究者中能多一些像作者一样的思考者,多做跨学科交流碰撞,不具备反思能力、创造能力。但这个里程碑事件也带给我们一些警醒。
  • 冷冰
    现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只属于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技术,而无法为生产力带来工业革命性的飞跃,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元宇宙等技术的融合,恐怕未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职业和职场。
  • 毕静
    人工智能的远虑近忧,先说近忧,涉及到人工智能驾驶,失业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人工智能武器等问题。远虑为超级智能的失控风险,伦理框架与人类定义的重构挑战,社会结构与文明范式的颠覆性变革和生存级风险等问题。
  • 赵婧尧
    孤独个人的根源埋在现代性里,并不能归罪于人工智能之类的技术,只是技术放大了孤独个人。现代的一个重要发明就是发明了个人。为什么要发明个人?本质上是追求保护利益的边界。每一种存在都需要有一个边界来保护自己,有了边界就有了安全感和清楚界定的利益。个人的边界就是个人权利,为每个人划定一个小小边界,个人就成为小小边界内的独裁者。个人边界类似于国家边界,个人权利类似于国家主权。
  • 张共愿
    知识论幻觉,即以为人的思想以真值(truth values,即真假二值)为最终根据。
  • 赵婧尧
    科技哲学的前生前世是知识论。尽管古代哲学早已讨论了知识问题,但知识论的兴盛却在现代,是一个后神学的产物,也是建构人的主体性的一个计划
  • 毕静
    这是一本关于科技哲学的书籍📚,书中和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有关,讲到2016年阿尔法狗“人机大战”战胜人类,刘慈欣的“三体”,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可以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好,也可以🉑毁灭人类,与哲学相结合,也比较晦涩难懂,期待继续读下去。
  • 刘洪秋
    人工智能如双刃剑,它带来无限可能,像在医疗、金融等领域提升效率、改善生活;但也引发失业、隐私等社会伦理问题。我们应理性看待,借其潜力发展,同时建立规范应对挑战。
同类书籍推荐
  • 易经的智慧
    陈博文,王沫编著
  • 图解西藏生死书
    莲花生大师
  • 哲学起步
    邓晓芒
  • 道德经:帛书版.全本全译全析
    老子
  • 天机
    陈旭
  •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34位哲学家的思想和生平
    威廉·魏施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