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作者:李娟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0章)
随感
  • SUN&HOPE;
    “……她发现了故乡的美,从此珍爱着自己平凡孤独的生活,并深深地满意,深深地感激……”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凡稳定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的追求,希望的幸福也变得越来越简单,渴望回归自由有风的小天地,是孤独,也是平静。
  • S137***326
    外婆,你不要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外婆,“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 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 S137***658
    小孩的世界总是天真无邪的,老家的小孩,有种脱离现实色彩的天真,他们玩着最原始的游戏,有着最原始的友谊,他们为老家增添一抹汉族风彩,有时模仿成小大人模样。 巴提家的儿子一直与我是死对头的模样,从小到大相互不对付,他长大了,走出村里了,我依然还留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年轻人离开,但“我”依旧在这里。
  • S137***326
    丝光棉,化纤,涤纶,腈纶都是对同一件衣服的描述,朴实的哈萨克斯坦人没听懂,但是母亲一句与衣服材质并不符合的塑料,却鲜明的突出了衣服的亮,抓住了衣服特点,让哈萨克斯坦人听懂了,也让我印象深刻,这不正是语言的有趣之处吗?
  • 时陆
    无论如何,还是要学会开车,要有自己的车,就如此肆意驰骋,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需要麻烦别人,也不用累着自己。——读摩托车有感
  • SUN&HOPE;
    “……在澡堂洗澡,我这平凡的身子,平凡的四肢,不久后将裹以重重的衣裳,平凡地走在黄昏之中。这平凡的生活,这平凡的平安。我不再年轻了,但远未曾老去。千万根头发正在生长,几处伤口正在愈合。患关节炎的双膝“嘎吱”微响,颈椎骨刺轻轻地抵着只能以想象感觉到的某处。疾病在身体深处安详地沉睡,呼吸均匀,而青春在一旁秉灯日夜守护。……”从中我明白了平凡的自己过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S137***658
    人生来就是赤裸的,而人的身体构造是世上最完美的作品,女子的身体,更是各有各的美,老去的有岁月的美,年轻的有活力的美,胖胖的有圆润的美,瘦峋的有骨感的美,“我”在澡堂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猫猫是我童年的一段回忆,在它被卖了两次之后,它还能回到我们身边,而第三次它永远回不来了,但“我们”永远留在它的脑中,回忆是无法衡量价值的,当在日常生活中每每回忆起幸福的点滴,它的价值就摆在眼前,要抓住生活中的小确幸,留下每个幸福的镜头,在往后的生活里一遍又一遍的温存。
  • S137***370
    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是风里裹着草香的童话。她写草原上的牛羊、迁徙的毡房,连风沙里的日子都透着鲜活。没有华丽辞藻,只把日常过成诗——跟着母亲卖杂货,看哈萨克族邻居的烟火,连寒冷都带着暖。原来最动人的文字,从不是刻意雕琢,而是把土地的质朴、生活的本真,轻轻揉进字里行间,读来满是治愈。
  • S137***686
    读《我的阿勒泰》第三天,愈发体会到李娟文字里的“在场感”。她写骑马追牛时的颠簸、煮奶茶时的香气,甚至是冬夜炉火噼啪的声响,都像把读者直接拉到了阿勒泰的牧场里。这种“沉浸式”记录,对新闻写作太有启发——好的报道不该是遥远的叙述,而要像这样用精准的感官细节,让读者“看见”新闻现场、“感受”事件温度。比如她写牧民转场时的疲惫与坚韧,没有空洞评价,只通过收拾帐篷的动作、对牛羊的轻声叮嘱来传递,这种用细节代替议论的方式,正是新闻特稿该有的质感。
  • S137***330
    我们从不知道木耳到发现木耳再到采木耳卖木耳,揭示了人的欲望和贪婪,表达了环境资源因人们的贪念而遭到毁坏的无可奈何,引起了我们深深的反思,以下的片段令我动容: 那些过于简单的,那些不必执着的,那些平和喜悦的,那些出于某种类似“侥幸”心理而获得深深的满足的……还有森林山野的美好的强烈之处!永远强烈于我们个人情感的强烈,我们曾在其中感激过、信任过的呀……几乎都要忘了!森林里除木耳之外的那些更多更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