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记/ 苏东坡新传
传记
苏东坡新传
作者:李一冰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53章)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不俗成就。如此天才,一生都颠沛流离,但他却能超越个人的悲哀,既超脱现实,又有烟火气。这种旷达的态度也指引我们获得自己的快乐之道。

【简介】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全新增订版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追寻谜样作者和出版缘由,附录《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

随感
  • 小凯爱看书
    《苏东坡新传》以细腻笔触还原了苏轼的文人筋骨与烟火气。不同于传统传记对政治沉浮的过度聚焦,本书独到地捕捉了其"人间清欢"的生命哲学——黄州灶台边的东坡肉、惠州荔枝林中的酣醉、儋州椰荫下的讲学,这些生活切片拼凑出一个超越时代的可爱灵魂。作者特别挖掘了苏轼与三位女性的情感互动,王弗的知性、闰之的温婉、朝云的灵慧,折射出他对待情感的真诚与超越。在史料运用上,巧妙结合《东坡志林》的私人笔记与官方史籍,让乌台诗案的惊心动魄与赤壁夜游的旷达形成张力。最动人处在于揭示苏轼如何将贬谪地转化为精神原乡,其"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人生智慧,对困于现代性焦虑的读者而言,恰似一剂清凉散。
  • S131***210
    读《苏东坡新传》,走进这位文豪跌宕人生。他才情绝世,却仕途坎坷。可无论顺逆,皆能豁达以对。其乐观旷达,如熠熠星光,照亮我们在困境中寻得心灵归所的路。
  • 医护学院 助产233-1班
    苏轼的一生,宦海浮沉,多次被贬。从繁华京城到偏远之地,每一次的贬谪都是对他身心的巨大考验。“乌台诗案”,让他险些丧命,之后被贬黄州。可即便身处困境,他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关怀。在黄州,他亲自耕种,自号“东坡居士”,与百姓同甘共苦;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成苏堤,造福一方。他的为官之道,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事。
  • S131***641
    通过读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使我们更加了解苏东坡传奇的一生,在书中不仅有对苏东坡的生平的详细描述,更详细介绍了苏东坡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通过读书中苏东坡的事迹,使我们了解了苏东坡的生活态度,它对我们有着重要启示。他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他的乐观豁达的精神,使我们知道了从困难中汲取力量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一代文人的坚守与担当。
  • 小林子
    李一冰以细腻笔触重塑苏东坡,历史与文学交织,尽显文豪传奇人生。
  • S132***338
    《苏东坡传》生动展现了苏轼如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与人生旅程。从青春时代的名声大噪,到因乌台诗案遭受贬谪,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经历了人生的高峰与低谷;在文学领域,他以诗词文章斩获千古绝唱,同时在书法与绘画中也展现了无与伦比的造诣。林语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轼的真诚情感和为官时期的关心百姓,展现了他在逆境中坚韧不拔、乐观面对的智慧形象。
  • 做更好的自己
    读完《苏东坡新传》,仿佛跟随作者李一冰的笔触,与苏轼一同走过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这不仅是对一位文豪生平的回望,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照见生命的豁达与坚韧。
  • 检测2331唐靖2304161135
    苏轼的一生,宦海浮沉,多次被贬。从繁华京城到偏远之地,每一次的贬谪都是对他身心的巨大考验。“乌台诗案”,让他险些丧命,之后被贬黄州。可即便身处困境,他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关怀。在黄州,他亲自耕种,自号“东坡居士”,与百姓同甘共苦;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成苏堤,造福一方。他的为官之道,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事。他的诗词,也从不掩饰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对民生的关切,这份赤子之心,在复杂的官场中显得尤为珍贵。反观当下,我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和诱惑,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初心?东坡用他的一生给出了答案。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内心的正直与善良,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 莺盼春来
    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是一部用生命与苦难浇铸的传记,它不仅还原了一个立体的苏东坡,更在字里行间镌刻着作者与传主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李一冰以自身的苦难为桥梁,将读者引向苏轼的内心秘境。正如他在书中写道:“东坡的旷达,不是天生的超然,而是与命运搏斗后的选择。”
  • S132***679
    李一冰的写作本身便是一场悲壮的精神突围。他在国民党的冤狱中背诵两千余首苏诗,将四年的铁窗生涯化作与东坡共度的时光。当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虎口余生”,李一冰也在现实的牢笼中借东坡的豁达重获呼吸的自由。这种“异代同悲”的共鸣,让传记不再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两颗灵魂在苦难中的相互映照。正如书中所述:“李一冰将自己的悲辛穷厄熔铸在《苏传》中,借苏东坡的行止浇自己的块垒”。苏轼贬谪黄州时“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傲,与李一冰狱中“不写一句无根据之言”的倔强,构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双螺旋。
同类书籍推荐
  • 文学艺术家
    冯化平
  • 苏东坡传
    林语堂
  • 色戒
    夏世清
  • 苏东坡传
    林语堂
  • 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全9册)
    卢敦基
  • 辛弃疾新传(全2册)
    辛更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