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 哲学理论/ 形而上学
哲学理论
形而上学
作者:亚里士多德、康雪、王钊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6章)

【简介】《形而上学》叙述了亚里士多德自己的哲学体系,重点阐述了存在论、目的论的宇宙体系等。作者首先围绕“存在”问题展开自己的论述,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给存在分层和分类。作者认为,事物被称为“存在”有四种意义:偶然的属性;必然的本质;确实性;潜在性。有些东西虽然不是现实的存在,但却是潜在的存在。这里最重要的还是前两种存在的分别,特别是第二种存在内部的区分,其中主要是“实体”的存在和其他范畴的存在的区分。由这里引出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核心的核心,既作为存在学说的核心的实体学说,因为在他看来,实体是一切的中心。

随感
  • S137***681
    亚里士多德对“存在”的追问直击本质,存在的多重含义与核心载体的辨析,让我窥见哲学的深邃。万物本源的探寻虽抽象,却唤醒了对世界本质的敬畏与理性思考。
  • S137***681
    亚里士多德对“存在”的追问直击本质,矛盾律的阐释揭示认知底线。存在的确定性与思维的逻辑边界交织,让我领悟:探究终极真理,需以理性为锚,在混沌中寻得确定性微光。
  • S137***681
    亚里士多德在第三章对“存在”的追问,打破了日常认知的边界。他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罗列,而是深挖存在的本质与原因,这种追根溯源的思考力令人折服。书中对“第一原理”的探寻,让我意识到,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背后,或许藏着统一的底层逻辑。我们总习惯于被具体事物裹挟,却鲜少停下脚步追问“何以如此”。亚里士多德的思辨提醒我,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积累知识,而在于培养穿透表象、直击本质的思维能力。这种对终极问题的执着探索,正是哲学永恒的魅力所在。
  • S137***681
    亚里士多德在第二章中对“智慧”的拆解,像一把钝刀慢切思想的肌理——它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的认知,而要追问“为什么存在”的根本原因。这种对“第一原理”的执着,让我想起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自己:多数时候只停留在“是什么”的表层,却鲜少沉下心探究底层逻辑。 他说“智慧是关于原理与原因的知识”,这戳中了当代人的认知惰性。我们习惯用碎片化信息填满大脑,却丢失了追问本质的耐心。或许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在纷繁现象中,始终保有对“根本原因”的好奇与敬畏。
  • S137***681
    亚里士多德开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像一把钥匙叩开了思辨的大门。他将感官经验视作认知的起点,说我们通过视觉区分事物、用记忆积累经验,再从经验中提炼出指导实践的技术——这让我想起生活里的小事:厨师凭经验调味是“技术”,而能总结出调味原理的人,才触碰到了“知识”的门槛。 最触动我的,是他对“智慧”的定义:智慧关乎事物的根源与原因,而非仅为实用。我们总在追求“有用”的知识,却少有人追问“为什么存在”。这种对终极问题的执着,或许正是哲学最迷人的地方——它不教我们如何谋生,却指引我们思考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短短一章,便让人明白,形而上学的起点,从来不是晦涩的概念,而是对日常经验的深度凝视。
  • 去善自善
    终于读完了,感觉到了自己的浅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连十之有一都没有读懂,等我多多学习后再拜读吧!
同类书籍推荐
  • 第二性(合卷本)
    西蒙娜·德·波伏瓦
  • 塔木德
    苑琳
  • 逻辑哲学论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
  • 论生命之短暂
    塞涅卡
  • 理想国
    柏拉图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