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 美术与书法/ 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美术与书法
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作者:金哲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0章)
全书收录100多幅中国古画背后的故事。

【简介】这是一本以别样的方式来解读中国绘画的新颖之作,作者侧重还原绘画背后的历史情境和人物遭遇,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画家和文人背后的“意难平”。全书将100多幅中国古画背后的故事分为六种人生境遇,即六章,分别为“盛世:清醒与迷醉”“角落:自闭与自愈”“宦海:起落与沉浮”“寒江:孤独与寂寞”“湖海:漂流与停泊”“溪谷:落花与流年”。读者不仅可以读懂中国画的细节,还可以读懂唐玄宗、韩熙载、苏东坡、王维、苏东坡、司马光、唐伯虎等古人的内心情绪,感受他们大历史背景下的喜怒哀乐。活在当下的现代人,有时候也和古人一样,有无可奈何,有迫不得已,有孤独寂寞……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找到另一个自己。

随感
  • S109***955
    中国历代传世的古画数量颇多,这些古画之中融汇了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堪称是我国的艺术宝藏,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可估量。然而,中国古画往往被当作是文化精英的美学修养,即便是艺术领域的名家,有时都不能鉴赏出一副古画真正的艺术价值。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想要真正读懂这些在岁月的长河中洗尽铅华的古画其实是很难。市面上绝大部分解读古代中国画的艺术鉴赏类作品,都在用冷冰冰的、专业化的、充满各种术语的行文方式来介绍古代中国画的艺术境界、绘画风格、画工画技、印章题跋……文字专业而冷静精致
  • S109***638
    《画里浮生》是一部充满艺术感和历史感的小说,读后让我感触良多。作者通过将绘画与人生相结合,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繁华与浮沉。其中的人物形象饱满而立体,既有青楼名妓,也有落魄书生,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社会阶层,但都在自己的画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书中流露出的对艺术的敬仰和尊重所打动。书中的画作并非简单的装饰或陪衬,而是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的一部分。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古代绘画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此外,书中还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戏曲、民俗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文化内涵,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S109***403
    这是一本以别样的方式来解读中国绘画的新颖之作,作者侧重还原绘画背后的历史情境和人物遭遇,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画家和文人背后的“意难平”。全书将100多幅中国古画背后的故事分为六种人生境遇,即六章,分别为“盛世:清醒与迷醉”“角落:自闭与自愈”“宦海:起落与沉浮”“寒江:孤独与寂寞”“湖海:漂流与停泊”“溪谷:落花与流年”。读者不仅可以读懂中国画的细节,还可以读懂唐玄宗、韩熙载、苏东坡、王维、苏东坡、司马光、唐伯虎等古人的内心情绪,感受他们大历史背景下的喜怒哀乐。活在当下的现代人,有时候也和古人一样,有无可奈何,有迫不得已,有孤独寂寞……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找到另一个自己。
  • S109***710
    每一幅画都诉说着一段隐秘的故事,而有一位耐心的人,怀着对于中国画的热爱,在浩繁的史料中,拾起关于画作的记忆碎片,演绎出一个个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写成一本《画里浮生——中国画里的隐秘记忆》,让我们得以窥见画里的秘密印迹,共鸣那些历史人物的复杂情绪。这本书的作者金哲为,他对于中国画的解读并不限于对于画作本身的阐述,而是基于历史学家陈寅格所说的“对历史人物抱有‘理解之同情’”的观点,结合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侧重还原和艺术品相关的“历史现场”,试图“潜入画中人的深层内心世界”。在挖掘画作背后故事的时候,作者习惯从画作所表现的历史事件或者画师当时作画的场景延伸开去,让读者更完整地认识相关的历史人物。
  • S110***655
    这幅画作给人不同的反响,虽然它也以山水为背景,画家却将画面处理成一个小舞台的样式,在浓密的山林中草木丰茂,树木生长的郁郁葱葱,一块巨大的不规则的岩石形成了主人公表演的舞台。画家采用宋代山水画中的平原法来处理,两个主要人物跪坐在这个舞台上。它的前景是两棵树木,一棵是右侧倾斜的高大的松树,画家只截取了松树粗壮的一段,松树的左侧是弯曲的枫树,枫树的树叶非常茂密。两棵树的树干形成了一个近乎于三角形的不规则的夹角,把看画人的视线通过树木的缝隙引向舞台中央。舞台的中央恰好处于画面黄金分割的位置。画家让这两个主要人物在画幅的最佳的位置尽情展现他们的风采。
  • S109***094
    每一幅画都诉说着一段隐秘的故事,而有一位耐心的人,怀着对于中国画的热爱,在浩繁的史料中,拾起关于画作的记忆碎片,演绎出一个个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写成一本《画里浮生——中国画里的隐秘记忆》,让我们得以窥见画里的秘密印迹,共鸣那些历史人物的复杂情绪。这本书的作者金哲为,他对于中国画的解读并不限于对于画作本身的阐述,而是基于历史学家陈寅格所说的“对历史人物抱有‘理解之同情’”的观点,结合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侧重还原和艺术品相关的“历史现场”,试图“潜入画中人的深层内心世界”。在挖掘画作背后故事的时候,作者习惯从画作所表现的历史事件或者画师当时作画的场景延伸开去,让读者更完整地认识相关的历史人物。
  • S109***198
    韩熙载出身南阳韩氏。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中进士,因其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南奔杨吴,出为外州从事。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嗣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后因南唐党争被排挤,出任和州司马。[5]数年后,才得以调回金陵,逐渐升任虞部郎中、中书舍人。[29]交泰年间拜户部侍郎,充铸钱使。[89]后主李煜即位后,历任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承旨等。后主以其尽忠敢言,屡欲封他为相,而嫌其荒诞,遂搁置。开宝元年(968年),因其上疏言政和献书之功,升任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
  • S109***198
    根据宋人记载,《明皇幸蜀图》与《摘瓜图》为一图两名,在宋代已有多种藏本和摹本。叶梦得在《避署录话》中记载:“《明皇幸蜀图》李思训画,藏宗室汝南郡王仲忽家,余尝见其摹本,方广不满二尺,而山川、云物、车荤、人畜、草木、禽鸟无一不具。峰岭重复,径路隐显,渺然有数百里之势,想见为天下名笔。宣和间,内府求画甚急,以其名不佳,独不敢进。明皇作骑马像,前后宦官、宫女、寻从略备。道旁瓜圃,宫女有即圃采瓜者,或讳之为摘瓜图
  • 不想吃饭.
    这本书用100幅中国古代画作,讲述了22段背后的隐秘往事,分为盛世、角落、宦海、寒江、湖海、空山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不同境遇下,画中人不同的情绪状态。 《明皇幸蜀图》中,唐玄宗一行人明明是在逃难,却仍保持悠然适意。韩熙载沉溺声色游戏,却因此保全性命独享风流。一向被认为乐观豁达的苏东坡也有自闭抑郁之时。生于唐末的郑谷饱经失意与战乱,唯余“劳生扰扰”的叹息。 一篇篇读下来,历史画卷在眼前无限延展,文字和插图配合食用,脑海中上演着一幕幕话剧,人物命运的跌宕、历史的兴衰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非常看重还原历史现场。“我把自己代入进画中人的处境,体会他们当时的情感,并把我感受到的,讲给你听。”我想,他做到了。何止是讲,是用文字演绎了一遍。32开的小书,却给人以沉浸式体验。
  • S109***138
    明代宋旭的《仿王维辋川图》用来讲述王维的故事,标题就叫《山水田园,王维一生最美的诗都是写这里》,接着把明代仇英的《独乐园图》作为宣传司马光十三载辛苦著书的报告文学,郭溪笔下的《早春图》让我们看到了宋神宗改元熙宁,准备要大刀阔斧干一番利国利民事业的这个春天里,大山深处正冰雪消融,一家人结束采购离船上岸,两位云游僧人结伴而行,骑驴文士正在向挑担的本地人问路……这是所有一切都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而后来到哲宗朝,他赠送给终于得以获准退休的太师文彦博能在手中把玩的短幅手卷《秋色平远图》,却又是在浩渺烟波中,日光已暮,远山层叠相映,以两个渔人各据一舟,一人停船静坐,一人摇桨而往逍遥自在之态来陪衬岸上搬运行李的家仆已走出一段,立在桥上的送行人却还在依依不舍地对老友惜别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