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近现代小说/ 四世同堂
近现代小说
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92章)
“人民艺术家”老舍经典之作,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简介】《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作品创作开始于1944年,于1948年创作完成,历时四年。全书共三个部分:《惶惑》《偷生》《饥荒》。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随感
  • S136***491
    总感觉自己就蹲在小羊圈胡同的墙根儿下,看着祁家老少一天天干活儿、吃饭、发愁。不像别的抗战小说净写大场面,老舍先生净揪着些家常事儿写——祁老爷子想安安稳稳过个生日,结果北平陷了;小顺儿妈琢磨着给孩子添件新衣裳,转眼粮价就飞了天。 最戳人的是那种“熬”劲儿。不是谁都能扛着枪去打仗,更多人是在胡同里跟日本人、汉奸磨洋工:不给敌人好脸色,偷偷给地下党传个信,甚至只是守住自己的小家,不做亏心事。祁瑞宣那种“想逃又逃不了,只能在家门口扛着”的憋屈,看得人心里发紧——这才是普通人的抗战啊,没那么多大义凛然,全是咬着牙的坚持。
  • 法学24-1陈果筠
    读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仿若置身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从《惶惑》到《偷生》再到《饥荒》,祁家四代人在北平沦陷的岁月里,各自演绎着不同的人生。老舍以细腻笔触,刻画出血与泪交织的生活图景,有苟且偷生的懦弱,更有不屈抗争的勇气。书中人物的挣扎与坚守,让我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更懂得和平的珍贵,它是一部充满力量与思考的经典之作。🌹🌹🌹
  • 烦死了
    这是一本很值得读的书,对于近代的事情有利于更深刻的了解
  • S136***526
    这本书最动人的力量,不在于宏大的战争叙事,而在于对“日常苦难”的细腻刻画:是祁家断粮时的一碗杂合面,是钱默吟从诗人到战士的蜕变,是胡同里邻里间从猜忌到守望的转变。老舍用温润却有力的文字告诉我们,所谓民族的坚韧,从不是少数英雄的孤胆,而是无数普通人在绝望中仍守住的那份“活着”的勇气——守住对家人的牵挂,守住对正义的认知,便是守住了民族复兴的火种。
  • S136***157
    祁家葫芦小院的日常里,藏着北平人对安稳的珍视。祁老太爷的“避难计划”、瑞宣的隐忍,在平静表象下,暗涌着时代风雨将至的紧张,尽显小人物在乱世前夕的生存状态。
  • S136***157
    老舍以祁家胡同日常,写尽北平抗战血泪。普通人的挣扎与选择见人性、显风骨,老槐树般的韧性,道尽家国情怀与民族希望。
  • S136***157
    《四世同堂》写尽北平众生,苦难里藏着韧性,让人念着家国与烟火。
  • S136***701
    《四世同堂》是老舍自认为最长,也是最优秀的一部作品。 它讲述了抗战时期,北平沦陷的这八年时间里,小羊圈胡同内的故事。
  • S136***157
    打开书看别人的生活
  • S136***366
    祁家胡同的灰瓦下,藏着老舍先生笔下最真实的北平。祁老太爷的寿桃、韵梅的粗布衫、瑞宣的隐忍与挣扎,将普通人家的日子与家国命运紧紧缠绕。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只有在炮火中守着“四世同堂”念想的百姓——他们曾恐惧、曾妥协,却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慢慢攒起反抗的勇气。那胡同里的炊烟未断,便是民族未倒的脊梁。合上书,仿佛仍能听见胡同里的叫卖声,那声音里不只是北平的烟火气,更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从未熄灭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