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陈赢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8章)
英国经典心理咨询入门书,曾列英国亚马逊心理咨询图书榜第1名。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先看看这本书。

【简介】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随感
  • S130***006
    读《蛤蟆先生》,恍然惊觉我们多少人都披着蛤蟆的外衣——用滑稽掩饰惶惑,用讨好掩盖不安。苍鹭医生说:“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这句话如钟鸣在耳。 原来真正的勇气不是忘记伤口,而是敢凝视淤青的来处。当蛤蟆终于看清童年那条幽暗的河道,才明白成年后的每一次搁浅,都是旧锚在作祟。与自己和解,不是在阳光下遗忘阴影,而是提着灯走进地下室,对蜷缩的孩子说:“我们走吧。”
  • S136***251
    合上书页时,蛤蟆先生与苍鹭医生的对话仍在心头回响。初读时只觉是童话,细品才发现满是照见自我的镜子。 苍鹭一句“你感觉怎么样”,像石子投进心湖。就像蛤蟆起初无法描述内心状态,我也常以“还好”敷衍,却在书中懂得,理解情绪是改变的第一步。跟着蛤蟆回溯童年,才惊觉“童年体验到的强烈情绪,会变成成年后常有的感受”,那些莫名的自卑与讨好,原来都有迹可循。 最触动的是蛤蟆的蜕变。从困在“我不好,你好”的人生坐标,到明白“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再到领悟“为自己负责才拥有自主权”,这个过程里满是真实的挣扎。当看到“荒芜的沙漠就要再度开出鲜花”的描述,竟忍不住湿了眼眶。 苍鹭说“能帮你的人只有自己”,这话点醒了我。成长从不是轻松的事,但正如书中所言,困惑是学习的开始,而活得真实,便是真诚回应当下.
  • S115***092
    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总推脱给别人推卸给别人,就不能成长!
  • S136***137
    蛤蟆先生的午后沉思,关于生命与泥沼的微妙对话
  • S136***400
    什么是自我认知?这是了解自己的第一步,蛤蟆这么多的朋友,对蛤蟆的种种行为,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但这并不是蛤蟆的认知,只有蛤蟆开始自我剖析,自我思考的时候,开始蛤蟆自我认知的开始
  • 倩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讲述了原本热情、爱冒险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了抑郁之中。在朋友的帮助下,向苍鹭咨询师进行了多次心理咨询。逐渐找到自己抑郁的原因,摆脱了童年家庭教育经历的阴影,开始探索内心深处的真实的自己,终于告别抑郁,变得自信和充满希望的故事。 在我们现实社会中,身边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疾病。我们需要互相帮助。抑郁症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应该坦然面对。
  • 寻叶
    高三我就读完了这边书,再来重温一下,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治愈到了!明明是写给大人的童话,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藏在心底的自己。 蛤蟆先生从一开始的萎靡不振、自我否定,到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一点点剥开情绪的外壳——那些莫名的愤怒、深深的无力感,原来都藏着未被看见的需求。没有晦涩的理论,全是像聊天一样咨询,或者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真的可以翻翻看。它不会给你标准答案,却会悄悄告诉你:难过不是你的错,你值得被好好对待,包括被自己。 合上书的瞬间,好像也和内心那个拧巴的自己和解了一点点。愿我们都能像蛤蟆先生一样,慢慢找回发光的勇气呀~
  • S136***453
    刚看完前两章,最深刻的启示或许是:心理疗愈不是被治愈,而是觉醒和自愈。 就像苍鹭对蛤蟆说的:“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咨询师不能给你答案,但可以陪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蛤蟆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我们已经从中瞥见自己的影子——关于伪装,关于脆弱,关于重新找回声音的勇气。这本书表面写的是童话人物,实则映照出每个现代人的心灵困境。我们都值得像蛤蟆一样,给自己一次走进“咨询室”的机会,无论那扇门后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是一本日记、一段独处的时光,或只是深呼吸后对自己说一句:“我承认,我现在不太好。”
  • 七禾叶
    蛤蟆说:“我来这儿,是他们让我来的。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你的名字,说我需要咨询。现在我准备好听你的。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我都会照办。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蛤蟆先生没意识到是自己有严重问题需要咨询,自己才是来访者,他来只是为了减少朋友的担忧。 所以当一个人面临困惑或挫折时要从心底主动性地去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可求助朋友或他人。任何人都没办法帮助一个自己不想解决问题的人走出困境。
  • 陈买香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段文字,感触颇深。成年人若失了该有的沉稳,像孩童般撒泼怄气,即便无关道德对错,也难免沦为他人眼中的笑柄,那笑声里藏着的尴尬,如细密的针,轻轻刺着周遭人的神经。而更沉重的是,这种行为会在无形中传递出“失败者”的信号,仿佛在人生的画布上,无端添上了一抹黯淡的色彩,让本可舒展的生命姿态,变得局促又失了分量,实在值得我们警醒。
同类书籍推荐
  • 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
    乔纳森·海特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达娜·萨斯金德
  •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
  • 自控力(新版)
    凯利·麦格尼格尔
  • 心流+发现心流(全二册)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 本自具足 无须外求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