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陈赢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8章)
英国经典心理咨询入门书,曾列英国亚马逊心理咨询图书榜第1名。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先看看这本书。

【简介】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随感
  • 齐偲好2416013213
    阅读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心理成长并不是外部力量的拯救,而是内在觉醒的过程。书中多次强调,只有当蛤蟆先生“发自内心地想要变好”,咨询才真正起效,这一点让我意识到自我改变的前提是主动的自我承认与责任感
  • S129***067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随感:蛤蟆的心理旅程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与“成人自我状态”。在苍鹭的引导下,它的觉醒让我明白,唯有直面内心的脆弱与过往的羁绊,方能在自我觉察中破茧,活出真正自主的人生,这是一场关于心灵成长的温柔启示。
  • S136***921
    “他决定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儿”。很高兴,看到这,蛤蟆能有这种感受,或许这也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好好生活吧,前方未知,尽情玩耍!
  • S136***410
    看完啦,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 S136***855
    “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控制,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强大的自己。
  • S136***784
    蛤蟆先生,是一个温文尔雅却常常感到沮丧的小动物。他的一生似乎总是在取悦他人,无论是面对严厉的父亲、苛刻的朋友,还是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他总是选择隐忍与逃避。蛤蟆先生的形象,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个脆弱、敏感、自卑的影子。我们或许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因为担心被批评而不断妥协,甚至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然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并没有将蛤蟆先生的困境简单归结为性格缺陷,而是通过他的心理咨询之旅,揭示了这些负面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
  • 姚梦思
    蛤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我们现实中存着的问题,以物喻人了,引人深思
  • S136***176
    书中最让我心头一颤的,是蛤蟆先生在第十次咨询后写下的“假期宣言”:“我要做我自己,我要更独立。我觉得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反映自己了。我要为自己做决定,我要学着去信任我自己的感觉和直觉。”初读时只觉是一段普通的自我鼓励,再回味才懂,这短短几句,藏着一个人从“儿童自我状态”与“父母自我状态”的桎梏中挣脱的勇气。从前的蛤蟆,习惯活在他人的期待里:为了符合河鼠的“正确”而压抑委屈,为了逃避獾的指责而自我否定,就像现实里的我们,总在“别人会怎么看”的枷锁中,把自己活成了拧巴的影子。而这份“假期宣言”,本质上是他对自己的一次“松绑”——承认自己可以不完美,可以有脆弱,可以按自己的节奏活着,不必再用他人的标尺丈量自己的人生。
  • S133***738
    自己一定要自己快乐
  • S133***667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说:“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或童年经历,但成年后可以通过自我觉察来改变心理状态。
同类书籍推荐
  • 自控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
  • 微行为心理学
    王小军
  •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
  • 自控力(新版)
    凯利·麦格尼格尔
  • 本自具足 无须外求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 每天读点心理学
    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