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 论法的精神
法律
论法的精神
作者:孟德斯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24章)
随感
  • 幸运
    这部18世纪的"社会解剖学"将法典从羊皮纸中解救出来,令其赤脚踏过热带雨林与极地冰原——原来镌刻正义的不仅是议会厅的橡木槌,还有季风中的湿度与高原上的含氧量。 三权分立模型在书页间拔地而起,却非冷硬的巴别塔,而是随文明季风微微摆动的青铜树。专制政体在燠热沼泽中发酵,民主制度需凛冽山风保鲜,商人法典总追逐着洋流的走向。当启蒙思想家们痴迷于绘制理性蓝图时,孟德斯鸠揭开大地胎衣,提醒世界真正的立法者是脚下震颤的火山。 三百年后,气候危机撕扯着架,AI算法重构社会契约,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多维立法视角。当北极冰盖成为新法案的隐形起草人,当数据流冲刷着司法边界的砂岩,那个关于"法的精神"的古老诘问愈发锋利:人类究竟是在制定律法,还是在破译天地早已写就的密码?
  • 曾国裕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以冷峻笔触剖开政体骨骼,揭示法律乃地理气候、宗教习俗与民族性格交织的有机生命体。三权分立学说如手术刀般划破专制脓疮,却也在东方水土显出排异反应——当自然法精神遭遇宗法血脉,当普遍理性碰撞特殊传统,法的普世外衣下始终蠕动着文明基因的差异。权力制衡的机械之美,终须在人类社会的复杂生态中接受驯化。
  • S131***223
    法是地理的产物,更是人性的镜子,自由不在放纵,而在权力的边界。
  • S131***351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见解深刻,让我收获颇丰。书中阐述了法与各种事物的关系,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将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相互制衡,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它让我明白,合理的法律制度和权力分配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同时也意识到,法律不是孤立存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这促使我思考如何完善社会的法治体系,保障公民权利,让法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一部极具思想性和启发性的著作。
  • S132***109
    读《论法的精神》,如入法理迷宫。孟德斯鸠以“法的精神”为灯,剖析法律与政体、气候、习俗等的关联,揭示权力制衡之要。其洞见穿越时空,让我看见法治不是孤立条文,而是与社会肌理共生的动态系统,至今仍照亮现代治理的思考路径。
  • SHCZH
    孟德斯鸠"自由即守法"揭示法治本质:公民权利觉醒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新兴立法,印证"权力必然扩张"的现代警示。孟德斯鸠在书中强调"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个人与法律的共生关系: 正如孟德斯鸠所言"法律应与其建立的目的相符"中国法治建设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线。这种法治精神既是对启蒙思想的传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新发展,在人类法治文明谱系中书写着独特的东方篇章。
  • 24英本2班 陈文焰
    这篇文章以其温和的风格、清晰的真理和机智的揶揄,堪称同类文章的典范。
  • 王萍 202302030311
    极端幸福和极端不幸的人都有冷酷的倾向,僧侣和征服者就都是这样。只有家境不穷不富、命运不好不坏的人才性情温和,怀有恻隐之心。
  • S131***073
    这就是说,女系亲属不得继承,否则财产就会转到另一个家庭,因而作此规定。
  • 春风生情
    《论法的精神》从法律与气候、土壤、政体、风俗等多维关系切入,提出“法是事物本质联系的体现”。孟德斯鸠以理性思辨剖析权力制衡、法律精神与社会结构的深层关联,强调法律应适配国情与人性,为现代法治奠定理论基石,至今仍具思想穿透力。
同类书籍推荐
  •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康德
    康德
  • 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
  • 法治的细节
    罗翔
  • 律师的哲思:献给青年律师的礼物
    王晓灵
  • 权力的边界
    赵宏
  • 法律的悖论(罗翔普法新作)
    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