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冬牧场
文学
冬牧场
作者:李娟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44章)
阿尔泰最后的“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简介】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这本书,便是这段生活最真实、最感动、最深入、最珍贵的全景记录。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的“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随感
  • 申玉梅 20231221118
    在冬牧场差不多每年的十二月下旬到一月中旬总会是冬天里最难熬的日子,无可躲避。再往后,随着白昼的变长,气温总会渐渐缓过来。一切总会过去的。是的,“一切总会过去”。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 申玉梅 20231221118
    到了十二月底,一天比一天冷。牧归时,羊背盖满大雪,马浑身披满白霜,嘴角拖着长长的冰凌。牛和骆驼也全都长出了白眉毛和白胡子,一个个显得慈眉善目。至于骑马回来的人,眼睫毛和眉毛也结满粗重的冰霜,围巾和帽檐上白茫茫的。
  • 申玉梅 20231221118
    因为冬窝子位于沙漠地带,唯一的水源来自雪。雪水多好啊,是天上掉下来的蒸馏水。而阿克哈拉位于乌伦古河畔的戈壁滩上,饮井水,碱极重。这些年水位下降,并越发咸苦了。用这样的水来烧汤的话简直不用再放盐,洗出来的衣服也泛着厚厚的白色碱纹。
  • 申玉梅 20231221118
    李娟的笔触探入阿勒泰的极寒腹地,在零下四十度的寂静里,冬窝子的炉火正舔舐着游牧文明最后的余温。羊粪板结成的墙壁不是粗陋的遮蔽物,而是游牧民族用千年智慧编织的生存密码。当城市人对着智能温控器调高暖气时,居麻一家正用体温焐热冰凉的被角——这不是落后与先进的简单分野,而是两种文明在时空褶皱里的深情对望。
  • 申玉梅 20231221118
    骆驼驮着冰块的剪影刺破雪原,蹄印里盛着零星的星光。李娟用冻僵的手指记录取冰路线,那些蜿蜒的轨迹不是地理标记,而是游牧民族写给荒原的情书。羊群在深雪中刨食枯草,每一口咀嚼都是对严冬的庄严宣战。冰窟窿里打水的麻绳勒进掌心,疼痛化作生存诗学的韵脚。
  • 申玉梅 20231221118
    冬宰仪式上的热气蒸腾成白色图腾,血液渗入冻土时,哈萨克老人呢喃着古老的祝祷词。这不是血腥的屠宰现场,而是一个民族与自然签订的生死契约。当羊胃袋化作天然冰箱,当马肠悬挂成洞窟里的风铃,游牧者的智慧在极寒中绽放出雪莲般的圣洁。
  • 申玉梅 20231221118
    深夜的冬窝子是个微型宇宙,羊粪火墙外风雪呼啸,收音机里的哈萨克语广播裹着电流声流淌。居麻妻子绣花的银针在酥油灯下划出银河,传统纹样里藏着部族迁徙的星图。李娟在日记本上写下的每个汉字,都在与毡房外狼嚎形成复调叙事。
  • 申玉梅 20231221118
    奶茶在铜壶里沸腾三遍,时间在茶汤中变得粘稠。当城市人在碎片信息中焦虑刷新,游牧家庭正用一整天熬制一锅手抓肉。居麻擦拭猎枪的动作带着宗教般的虔诚,金属部件碰撞声里,回荡着狩猎时代的集体记忆。
  • 申玉梅 20231221118
    当政府定居工程的红旗插上春牧场,当最后一顶毡房变成民俗博物馆的展品,游牧文明正经历着比白灾更严酷的消融。那些被收录进非遗名录的祝酒歌,终究会成为文化标本馆里的蝴蝶标本,再不能与呼啸的北风即兴和鸣。
  • S131***366
    非常细腻的文字,读了以后感觉自己和书里面的人生活在一个世界
同类书籍推荐
  •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彼得·海斯勒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李娟
  • 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独家首发)
    马拓
  • 春缘札记
    李治国
  • 小末的私家学习笔记
    小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