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科学/ 社会学/ 乡土中国
社会学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7章)
社会学经典著作

【简介】“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的著名著作之一,作者尝试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进行深层剖析,深入浅出地讨论了结构之构成、功能、运行体系等等,展现了社会结构是如何支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本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但是所蕴含之道理发人深省,时至今日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社会学著作。

随感
  • 练欣宇2232443107
    在缺乏现代通讯与交通技术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严格限定在可触及的物理空间内。这种空间限制塑造了独特的信任机制:在乡土社会中,信任不依赖于契约与法律,而是建立在长期共同生活的经验之上。一个人的"信用"不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而是全村人对他品行的集体记忆。有趣的是,这种前现代的信任模式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获得了奇特的复兴——在电商平台上,卖家的"信誉度"依然通过买家的评价累积而成,本质上仍是熟人社会口碑机制的数字化变体。我们以为自己在使用现代交易工具,实则不自觉地复制着乡土社会的信任建构方式。
  • 练欣宇2232443107
    在缺乏现代通讯与交通技术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严格限定在可触及的物理空间内。这种空间限制塑造了独特的信任机制:在乡土社会中,信任不依赖于契约与法律,而是建立在长期共同生活的经验之上。一个人的"信用"不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而是全村人对他品行的集体记忆。有趣的是,这种前现代的信任模式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获得了奇特的复兴——在电商平台上,卖家的"信誉度"依然通过买家的评价累积而成,本质上仍是熟人社会口碑机制的数字化变体。我们以为自己在使用现代交易工具,实则不自觉地复制着乡土社会的信任建构方式。
  • S131***754
    读完《乡土中国》,深刻领略到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精辟洞察。书中指出乡土社会“生于斯、死于斯”的特性,剖析了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概念,让我明白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独特性,也意识到其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更理解了乡土文化在时代变迁中面临的挑战与传承意义 。
  • 刘震杰2232441532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以一种平实、细腻而又犀利的笔触,描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那些看似遥远的乡土世界,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角落依然留有深刻的影子。 书中反复提到的“差序格局”,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在传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像水面荡开的圈圈,由自己为中心,向外一层一层扩展。亲疏远近的差别,决定了人们行事的方式与对他人的态度。 费孝通用细腻的社会观察指出,乡土社会是一种“礼治秩序”,规则并不是外部强制的法律,而是内化于人们心中的礼俗。人与人之间靠人情维系,靠习惯维持。这种描述让我想到自己的家乡——那里很多事情,确实不是靠制度解决的,而是靠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比如,办喜事红白事,街坊四邻理所当然地出力帮忙,既是情分,也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 S132***431
    是一本好书
  • 吴涛涛2032443124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作者的核心观点是表达了中国的乡土社会受传统儒家观念的影响,是一个追求稳定的、变化漫长的熟人社会。但在这种社会中也在不断孕育出新的概念,权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产生的变化,对于乡土社会的冲击等等,但我们并不能否认,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的乡土社会仍然是当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部分。无论我们的社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对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 S131***212
    说的是中国农村的社会逻辑,非常值得阅读
  • S131***647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虽只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却蕴含着洞悉中国社会本质的深厚力量,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乡土社会结构与文化的经典社会学著作。它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彼时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费孝通先生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通过对乡土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中国基层社会的清晰图景。 书中,费孝通先生开篇便提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核心观点,将土地与中国人的紧密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中国社会的根基 ,“土气”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特质,这种对土地的依赖衍生出了安土重迁的观念。“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是乡土社会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人口流动性极低,村落之间相对孤立、隔膜,形成了独特的熟人社会。
  • 董涵宁243245Y111
    乡土社会是个小农经济,在经济上每个农家,除了盐铁之外,必要时很可关门自给。
  • S131***078
    《乡土中国》以凝练笔触剖解中国乡村肌理,揭示"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核心概念,展现乡土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文化密码。费孝通先生将人类学视角融入本土观察,用50页篇幅道破五千年农耕文明底蕴,至今仍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锁钥。
同类书籍推荐
  • 关键对话
    王紫威
  • 市场与社会主义
    金瑶梅
  • 给年轻女性主义者的二十二封信
    菲利斯·切斯勒
  • 更适合人民生活的模式
    井恩国
  • 另类享乐主义(世界读书日独家首发)
    凯特·索珀
  • 逻辑新引 怎样判别是非
    殷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