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梦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21章)

【简介】“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经典之作,且被公认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该小说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将涉及的政治事件隐去,多着墨于贾府的闺阁闲情、家庭琐事,并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与悲剧美,从而揭露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的原因,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对叛逆者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展开
随感
  • S137***755
    读《红楼梦》第七回到第九回,我发现作者已经开始揭露贾府背后的复杂。第七回黛玉因花儿闹脾气,丰富黛玉的人物形象,使其立体;第八回则描绘了宝玉和秦钟的友谊,同时学堂里有孩子打架,并由学堂拓展到了家族,间接暴露了家族内部的矛盾。更直接的暴露是仆人焦大喝醉乱骂的话,“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直接揭露了贾府背地里的“肮脏事”。
  • S137***755
    读《红楼梦》第三回到第六回,这三回开始向我们展开整本书的宏观世界——家族、官场。第四回“官场现形记”揭露了权贵社会的黑暗;第五回太虚幻境以判词曲赋暗示人物命运;第六回情感又昂扬起来,刘姥姥进荣国府,欢乐的画面之下又见贾府的奢华。这三回“先抑后扬”,葫芦案的黑暗到幻境的“玄乎”最后到刘姥姥进府的欢乐,实际上已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伏笔。
  • S137***755
    细品《红楼梦》前三回,它先通过一个神话由来大致解释了宝玉和黛玉的前世以及羁绊。作者简要介绍了贾府大家庭,随后林黛玉来到贾府,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纷纷登场,一场欢乐和谐的场景背后,却悄然拉开了家族悲剧的帷幕。已知结局的我阅读到这里,不经感慨万分。
  • S137***374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看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 S137***292
    《红楼梦》像一面镜子,照见繁华与苍凉。大观园里的笑语欢声背后,是家族兴衰的无奈和人性的复杂。宝玉、黛玉、宝钗的情感纠葛,如诗如梦,却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曹雪芹以细腻笔触刻画人物,让我在阅读中既感受到美好,也体会到人生无常。合上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也经历了一场繁华的梦。
  • S137***669
    悲欢一梦,万艳同悲。宿命深处,尽是苍凉。
  • S137***572
    刘姥姥揣着“谋事在人”的信念踏入荣国府,那副战战兢兢又强装体面的姿态,恰是底层人物在权力夹缝中求生的生动写照。她深知“侯门深似海”的道理,却偏要"舍着我这副老脸"去撞那道朱漆大门。周瑞家的引路过程。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封建等级的森严——从角门到正厅,每一步都暗含着身份的丈量。当凤姐那句"大有大的难处“轻飘飘落下时,刘姥姥却能从“拔根寒毛“里听出希望,这种在屈辱中捕捉机遇的韧性,正是市井智慧最鲜活的呈现。曹雪芹以近乎白描的手法,让读者看见一个乡下老妇如何在贵族客厅里完成一场精妙的生存表演。
  • 咯咯哒
    越读越有趣。看到建造大观园,贾政及宝玉一行人行走在园中,里面的植物布置、亭台楼阁,再感叹其豪奢此外,我想到为学习风景园林能够提供帮助,在园中逛一逛必定能够收获许多。大观园是书中很经典的一部分,我只能借目前看到的来说,贾政一次次否认宝玉的题词与作诗但后面正式确认时,却又大部分采用宝玉的内容,中式父爱原来在过去也是这样。同时元妃省亲让我有些许感动落泪,想到自己许久未回家突然见到亲人也是这般。元妃说到把她送去那不见人地方,同时又有一部分写到她抚摸宝玉头发尚感弟弟长大,藏了多少不能言说的思念。
  • S136***93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以一支笔,在《红楼梦》中构建了一座金碧辉煌却又注定倾颓的大观园,也写尽了封建时代一个家族的兴衰与一群人的悲欢。
  • S136***692
    第八回中,宝玉探宝钗,“金玉良缘”初现端倪,莺儿一句“金锁与通灵宝玉上的字是一对儿”,似为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埋下宿命伏笔。梨香院饮酒时,李嬷嬷的阻拦与宝玉的任性、黛玉的拈酸相映成趣,将青春年少的情感悸动与封建礼教下的压抑展现得淋漓尽致。宝玉对通灵宝玉与金锁的好奇与探究,恰似他对未知情感的懵懂探索;黛玉半含酸的言语,饱含着寄人篱下的敏感与对宝玉的在意。看似日常的聚会场景,却暗潮涌动,贵族生活的闲适与背后的复杂情感、家族暗流交织。曹雪芹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人物微妙心思,让读者窥见大观园外的情感迷局与命运无常,余韵悠长。
同类书籍推荐
  • 水浒传(无注释版)
    施耐庵
  • 西游记
    吴承恩
  • 水浒传
    施耐庵,罗贯中
  • 隋唐演义
    褚人获
  • 聊斋志异(精品公版)
    蒲松龄
  • 东周列国志(精品公版)
    冯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