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陈赢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8章)
英国经典心理咨询入门书,曾列英国亚马逊心理咨询图书榜第1名。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先看看这本书。

【简介】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随感
  • 职业2401班李雪婷
    通过蛤蟆先生的心理咨询历程,深入探讨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和成长困境,引导读者审视自我,重拾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一部温暖动人的成长寓言,启迪人心,值得一读。
  • S136***305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深感治愈。书中通过蛤蟆先生的抑郁与疗愈,揭示了“儿童”“父母”“成人”三种自我状态。我意识到,情绪管理与自我认知是成长的关键。高情商源于对内心的觉察与掌控。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关键在于觉醒与行动。“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心理咨询不是给予答案,而是引导自我发现。我们当为自己负责,活在当下,走向独立与自信。
  • S136***801
    从鼹鼠开始来到蛤蟆先生的视角,这些细细的,不经意流露出的暗示和话语,我看到了蛤蟆先生前期的困苦,他在压迫式的环境下成长为一个比较急于证明自己的“显眼包”式,更加的出错?家庭环境真是影响很大。触动莫过于蛤蟆先生回忆自己与父亲的相处,有点像中式父子,敌人和朋友。学习愤怒是我最触动的,从撒泼滚打到隐藏愤怒,换种发泄方式,恼怒,暗暗愠怒,甚至是对自己的懊悔愤慨。成年人不能再像孩子一样撒泼滚打,真是感慨。
  • S136***447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很畅销,有幸能在线上读到这本书。本书讲的是蛤蟆先生从刚开始的抑郁、了无生趣通过咨询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探索了解自己心理和行为的原因,最终重振旗鼓开始新生活的规程。书里有很多心理学的知识,也令我受益匪浅。其中,第六章中的这句话给我敲响了警钟—“ 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怎么样来保护和健全孩子的心理状态呢,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同时也可以学着苍鹭的方式,引导式提问来帮助孩子认识事情,疏导情绪。
  • S136***868
    第十章中,苍鹭提出的“人生坐标”理论,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蛤蟆自我认知的大门。当蛤蟆意识到自己长期困在“我不好,你好”的坐标里,习惯性自我批判、放大他人评价时,那种恍然大悟的冲击感,也让我跟着反思自身。 这一章最打动人的,是蛤蟆从“受害者”心态向“掌控者”心态的转变萌芽。他不再把痛苦归咎于原生家庭或他人,而是开始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改变”。这种转变并非凭空而来,而是苍鹭通过提问引导他主动探索的结果,这让我明白,心理咨询的核心不是灌输答案,而是唤醒自我疗愈的力量。 真正的成长,或许就是像蛤蟆这样,敢于直面内心的脆弱,从被动承受命运,走向主动定义人生。
  • S136***387
    成长不是丢掉真实的自己,而是像蛤蟆那样,鼓起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坦然说一句:“我不好了。”承认需要帮助,才是真正的勇敢。这本书让我明白,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而这条路,值得我们温柔又坚定地走下去。
  • S136***752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被倾听、讲解、开导等方面下走出心理困境成功获得成长,以及周围的朋友们也在向似乎更好的方向走着。而河鼠大大则会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那个世界里的书名也会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吗?相信,他/她们的故事也将继续下去在另一个世界里。而作为读者,我似乎随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过程也获得了一次治愈与成长……
  • S136***752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被倾听、讲解、开导等方面下走出心理困境成功获得成长,而周围的朋友们也在向似乎更好的方向走着。而河鼠大大也会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那个世界里的书名会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吗?作为读者,我似乎随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过程也获得了一次成长……
  • S136***794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随感,蛤蟆从一开始的逃避、抱怨,到后来愿意直面童年的创伤,一点点拆解“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的边界,这个过程特别治愈。它没有教我们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却用最通俗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强迫自己“变坚强”,而是先学会看见自己的情绪,接纳不完美的过去,才能慢慢拥有掌控人生的力量。
  • S136***331
    河鼠非常聪明能干且心细,鼹鼠踏实努力,却没有河鼠做的好,有河鼠这样的朋友照顾,鼹鼠当然是幸运且幸福的,可是心里难免会有点难过,可是却也欣赏河鼠,这何曾不是“我们”的缩影呢
同类书籍推荐
  • 自控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达娜·萨斯金德
  • 微行为心理学
    王小军
  •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
  • 自控力(新版)
    凯利·麦格尼格尔
  • 本自具足 无须外求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