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心理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作者:约翰·史崔勒基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22章)
· 畅销16年心理自助经典 · 连续4年盘踞德亚畅销总榜 · 57所美国高校指定研讨读物 · 改编电影2020年上映!

【推荐语】豆瓣书评:看完想辞职的一本书。

【简介】欢迎来到 “为什么咖啡馆”。这里没有关于人生的万能解答,但有金钱绝对买不到的东西。这里不卖答案,有心人却总能找到它。请翻开菜单背面,那里有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不如坐下来喝杯咖啡,从这些问题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吧。

随感
  • S136***047
    翻开《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像误入一场温柔的觉醒。“你为什么来这里”的叩问,把日常里被忙碌模糊的“存在意义”拉回眼前。原来人生从不是追赶外界的标准,而是找到让自己“充满能量”的事——或许是清晨的咖啡香,或许是坚持多年的小爱好。合上书,忽然想给生活按下暂停键,认真问问自己:我的“PFE”是什么?
  • 落英纷然
    你为什么来这里”,也就是探寻人生存在的意义。主人公约翰在咖啡馆的经历,促使他不断思索这个问题。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也像曾经的约翰一样,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却从未认真想过自己人生的意义。阅读这本书引导我去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不再盲目地随波逐流。
  • S136***857
    看完想辞职的一本书。太多人间大道理了。
  • S136***715
    渔夫和商人的故事,很有感触,故事对“成功人生”传统叙事的颠覆与讽刺。我们社会主流的成功路径,几乎就是那位商人所描述的:不断延迟满足,通过几十年的辛苦奋斗,积累足够的财富和资源,最终在晚年享受生活。 这个故事尖锐地指出,这条路径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自我安慰的循环。渔夫从一开始就过上了商人终极梦想的生活,而商人却认为必须经过那条漫长、复杂且充满压力的路径才算“正确”。
  • S136***687
    读完《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我也不由的向自己提出了这三个叩问“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我想 我应该去好好思考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像书中一样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找到自己的PFE,也会为了实现这个意义而努力生活。
  • S136***945
    “一个是用一生追求自己的生存意义,另一个就是活着,你可能会以为,做出这个决定很简单。"这句话就像是劝自己活着就好,又觉得人活着的意义不就是为了开心快乐吗
  • 蝴蝶花与萨姆沙
    咖啡馆从来不止是贩卖饮品的空间,它是城市的切片,是生活的容器,更是不同文化碰撞出的独特风景。《世界镜头的咖啡馆》以“咖啡馆”为锚点,用文字与镜头串联起全球各地的人文故事,让每一页都飘着咖啡香与人间烟火气,读来既像一场沉浸式的环球旅行,又似与无数陌生人展开了一场温柔的对话。
  • S136***706
    读《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像在迷雾中撞见一束光。那些关于“存在意义”的叩问,撕开了日常麻木的外壳——原来我们不必在“应该”的轨道上疲于奔命,找到让心跳加速的“热爱”,才是生命最鲜活的注脚。
  • S136***827
    “一个是用一生追求自己的生存意义,另一个就是活着,你可能会以为,做出这个决定很简单。"这句话很受用
  • 你的专属油条🌻
    初读《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以为是场轻松的旅途偶遇,读完才发现,它藏着一把解开“生活迷茫”的钥匙——没有晦涩的道理,只靠咖啡馆里三个简单却尖锐的问题,戳中了很多人忙碌却空洞的日常。这本书最打动人的,从不是“世界尽头”的浪漫设定,而是它抛给每个读者的灵魂拷问:“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我们总习惯被“该上班”“该结婚”“该成功”的标准推着走,却从没认真想过“自己想做什么”,而书中的“存在意义(PFE)”,恰好点破了这种迷茫的根源——不是找不到人生方向,而是我们总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就像书中的主人公,原本在高速上漫无目的地赶路,直到走进咖啡馆才明白:真正的“不迷茫”,从不是找到多么宏大的意义,而是每天能做一件“让自己觉得活着有价值”的小事。
同类书籍推荐
  • 善用其心
    万行法师
  • 想开点:别和自己过不去
    何权峰
  •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洛莉·戈特利布
  • 开始冥想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
    艾莉·布罗什
  • 鬼灭之刃心理学:锻造强大内心的38个法则
    井岛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