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入门研究/ 被讨厌的勇气
入门研究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渠海霞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70章)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简介】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在一夜一夜过去后,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展开
随感
  • S137***287
    哲人所言极是:所谓“内部烦恼”,实则皆植根于与他人的关联之中。我们的情绪、焦虑、自我怀疑,往往源于对他人评价的在意、关系的张力,或是对社会期待的内化。即便是最深的孤独,也因“无人理解”而成立——若无“他人”作为参照,何来孤独之感?烦恼从来不是孤立的内心风暴,而是人际网络中投射与回应的涟漪。看清这一点,或许能让我们在痛苦中多一分清醒:解脱之道,不仅在于内省,更在于重新理解与他人的关系。
  • S137***753
    愤怒是假的,那情绪是什么? 读完《被讨厌的勇气》中“愤怒都是捏造的”这部分时,第一反应是抗拒——谁没在被冒犯时攥紧过拳头,没在被辜负时红过眼眶?这些汹涌的情绪,怎么会是“捏造”的? 但合上书细想,生活里的很多“愤怒”,确实藏着我们没说出口的“目的”。比如朋友迟到半小时,我们忍不住发火,表面是气对方不守时,其实是怕自己的时间被浪费、怕自己不被重视;比如同事甩锅时的怒不可遏,背后藏的是对“被冤枉”的恐惧,是想通过愤怒证明“我没错”。我们以为愤怒是本能反应,可实际上,是我们先在心里给事情定了“这伤害了我”的基调,再让愤怒替我们“撑腰”。 阿德勒说“愤怒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这话戳破了情绪的真相:我们不是被情绪控制的木偶,而是能选择如何回应的主人。
  • S137***287
    哲人此言如利刃,直指我们常陷入的认知陷阱:总在抱怨“被给予了什么”——出身、境遇、他人的眼光,仿佛自己只是被动承受的容器。然而,现实从不因抱怨而改变,真正的力量在于“更新”而非“更换”。 更换,是逃避当下的困境,幻想另一个起点;更新,则是在现有土壤中深耕,让思想、行动与认知不断迭代。人非机械,无法轻易拆解重组,但我们拥有重塑自我的能动性。每一次反思、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对固有模式的突破,都是对生命系统的一次更新。
  • S137***606
    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学校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是的,回顾高中,影响深刻的还是努力的自己和要好的朋友,不是“苦”。
  • 举个爪爪
    接受自己不可被改变的部分,有勇气并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在不断进步中,追求进步
  • 萧萧萧
    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将我摆在第三人称视角,他们的辩论让我明白许多事情,无论过去发生什么事情,影响现在的是我对过去的看法,只要我保持平静,过去的事就无法影响我的决定,我就会更轻松更快乐。
  • S137***606
    哲人:我是说不要害怕被人讨厌。做到课题分离,家人,朋友。有点像“不要参与别人的因果”这句话。课题分离对于我来说是难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放弃很多年的“执行准则”,现在可以试着做不害怕被别人讨厌……学会拒绝
  • 举个爪爪
    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不满于尚未改变的自己,追求不断的进步,也贬低现在的自己
  • S137***606
    “那就是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让我想起了一次关于常识的争执,我极力反驳对方,因此伤害了我们之间的友情。学会沟通很重要,我认同开头那句话。
  • 举个爪爪
    经济地位跟人的价值毫无关系。公司职员和家庭主妇只是劳动场所和任务不同,完全是“虽不同但平等。
同类书籍推荐
  • 微表情心理学: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策略
    晓鹏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宁安宁
  •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万宇峰
  • 心理学入门:简单有趣的99个心理学常识
    舒娅
  • 心理学入门
    韦志中
  •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