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世界名著/ 童年
世界名著
童年
作者:高尔基、袁崇章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8章)
阅读《童年》,可以让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险恶中发现善良、在无情中发现温暖,鼓舞孩子成长。

【简介】《童年》是五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开篇之作,真实地再现了高尔基艰苦的童年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阿廖沙幼年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婆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这里,他认识了自私贪婪、脾气暴躁的外祖父,为了挣得更多的利益经常大打出手的舅舅们,但同时也认识了善良仁爱、陪伴阿廖沙度过无数个孤独夜晚的外婆,还有他可爱的小伙伴们…… 虽身处黑暗,但他内心充满对光明的向往,给无数人以鼓舞。

随感
  • 室内2403班何佳慧2024620347
    高尔基的《童年》从不是一场温情的怀旧,而是一面照见苦难与人性的镜子——在弥漫着暴力、自私与冷漠的外祖父家,阿廖沙的童年像一株在石缝里生长的小草,却总能从黑暗中抓住微光,活成了自己的光源。 文中的外祖父暴躁吝啬,两个舅舅为家产争得头破血流,家里的空气永远充满争吵与恐惧。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总有温暖的角落:外祖母会抱着阿廖沙讲上帝与天使的故事,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平他的恐惧;老长工格里戈里沉默地守护着他,让他看见苦难里仍有人坚守善良。这些细碎的温暖,成了阿廖沙对抗黑暗的铠甲,让他没有被苦难吞噬,反而读懂了人性的复杂——原来世界既有冰冷的残酷,也有藏在褶皱里的温柔。 合上书才明白,《童年》写的不只是高尔基的过往,更是对每个在困境中成长的人的慰藉:苦难或许会磨破我们的皮肤,却不会压碎我们的心。就像阿廖沙从外祖母的故事里汲取力量,我们也能从生活的缝隙里抓住微光,在黑暗里长出属于自己的坚韧。
  • 数媒2504陈飞畅
    这本书没有美化童年,却让我读懂:即使在泥泞中,也能长出向往光明的力量。苦难从不是终点,而是让人更懂得珍惜温暖的起点。
  • S133***999
    读《童年》,最戳人的是苦难里藏着的微光。阿廖沙的童年满是外祖父的暴戾、舅舅的贪婪,可外祖母的拥抱、“小茨冈”的笑声,又像暗夜里的火星,让绝望里生出对善良与自由的渴望。合上书才懂,这本书从不是在卖惨,而是借一个孩子的眼睛,告诉我们:再泥泞的日子,也能靠着一点温暖,长出向前走的勇气。
  • S136***322
    黑暗童年藏温暖,苦难淬炼出不屈生命力。
  • S136***968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暗夜星光暖,荆棘绽微芒。苦难淬童眸,终见晨露光。
  • S136***687
    而今躺在宿舍窄床上,耳边是键盘敲击声。忽然想起“欢乐和忧愁永远是相依相随的,它们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那些被试卷填满的黄昏,课桌下传阅的漫画,偷偷喜欢的隔壁班同学——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每一天,原来都是回不去的闪光碎片。我们拼命逃离的,正是如今反复怀念的。
  • S136***968
    昏暗的外祖父家,唯有外祖母的拥抱暖如阳光。我在争吵与苦难里捡拾星光,那些细碎的温柔,成了照亮成长路的第一束光。
  • S136***687
    蝉鸣收购了整个夏天,童年是攥在手里的塑料宝剑——相信它能劈开所有阴霾。如今地铁吞没黄昏,我们活成了小时候作文里“未来的自己”,只是笔迹早已模糊。 那些被没收的随身听、桌洞里的漫画书、走廊尽头的脸红,都成了如今支撑我们穿越报表与账单的勇气源。原来童年从未离开,它只是缩成手机相册里永不褪色的像素,在每一个想投降的瞬间,轻轻抵住我们的后背。
  • S136***687
    那时候,快乐是实体化的——小卖部五毛钱的辣条,操场边赢来的卡片,暑假午后永不结束的蝉鸣。如今它们成了记忆里的像素点,模糊却始终发光。 我们捧着智能手机,却再难找回当年蹲在路边观察蚂蚁搬家的专注。童年不是一段时光,而是一种状态——相信水井里有星星,相信纸飞机能抵达云端。
  • S136***968
    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满是苦难:外祖父的暴躁、生活的窘迫如阴云笼罩,却因外祖母的温柔与自身的坚韧,在黑暗中燃起点点微光,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