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红与黑
外国小说
红与黑
作者:马里·亨利·贝尔、罗新璋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79章)
他出身低微却野心勃勃,一心想冲上战场建功立业,显赫扬名。命运让他爱上小城市长夫人,又把他带到了巴黎侯爵之女身边。两个女人会怎样与他的上升之路纠结起来,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成就他的人生巅峰……

【简介】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经典传世名作军职与圣职,梦想与现实,用红与黑的色彩谱写一首“灵魂的哲学诗”;自尊与自卑,野心与彷徨,雄浑笔力描摹“少年野心家”跌宕起伏的人生。

【金句】在错误面前,个性是那么渺小和无力。

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

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

谦卑地聆听那些让人站着都能睡着的蠢话。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坟墓,是用来埋葬所爱的人的。

随感
  • S138***916
    司汤达笔下的德·雷纳尔市长,从来不是单纯的反派,而是复辟时代资产阶级与封建残余交织的鲜活标本。他的存在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阶级固化社会里权力、虚荣与人性的扭曲,让读者在厌恶其虚伪的同时,更看清时代对人的异化。 德·雷纳尔的人生底色是“精致的利己”。他靠制钉厂积累财富,却吝啬到不愿为门前树木修剪花费;捐款名单上永远排在最后,却愿为彰显“贵族气派”高价聘请懂拉丁文的家庭教师,只为压过政敌瓦勒诺一头。他的婚姻是利益的妥协,对妻子缺乏真情,却在匿名信事件中因顾忌“舆论第一人”的声誉而选择隐忍;他忌惮于连的才华,却更害怕其转投对手门下,最终以加薪妥协,将人与人的关系简化为金钱与权力的博弈。
  • S138***916
    于小城的枷锁中,见野心与人性的微光——读《红与黑·小城》有感 司汤达笔下的维里埃尔小城,从不是风景秀美的避风港,而是19世纪法国复辟时代的缩影:红瓦尖顶下藏着阶层固化的铁笼,河流两岸飘着市侩与虚伪的气息,每个人都被身份、利益与偏见捆在既定轨道上。而于连·索雷尔的出现,恰似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这座小城的肌理间,撞出了关于野心、尊严与爱情的深刻回响。
  • 马院张梦果137***793
    瑞那夫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更像一株在温室中被精心呵护却从未见过风雨的植物。当于连的闯入,像一阵带着山野气息的风,吹动了她平静生活的湖面。她的恐惧与悸动并存,那份对丈夫的敬畏和对陌生情感的好奇,在她身上交织成一种动人的矛盾。她的善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是本能的、纯粹的。
  • 马院张梦果137***793
    瑞那夫人的魅力正在于矛盾的张力:她既有母性的温柔,又有少女的羞怯;既坚守着世俗的体面,又渴望冲破礼教的樊笼。她不是被情欲轻易征服的弱者,而是在理性与感性的拉扯中,逐渐看清自己内心荒芜的探索者。她对于连的爱恋不是道德的沦丧,而是生命意识的觉醒, 让她的生命更加鲜明。
  • 马院张梦果137***793
    瑞那夫人的魅力正在于矛盾的张力:她既有母性的温柔,又有少女的羞怯;既坚守着世俗的体面,又渴望冲破礼教的樊笼。她不是被情欲轻易征服的弱者,而是在理性与感性的拉扯中,逐渐看清自己内心荒芜的探索者。她对于连的爱恋不是道德的沦丧,而是生命意识的觉醒, 让她的生命更加鲜明。
  • 马院张梦果137***793
    于连在第三、四章中,内心的野心与敏感激烈交织。他既渴望借德·雷纳尔夫人的垂青攀附上层,又因平民身份的自卑而惶恐不安,在虚伪的逢迎与残存的良知间备受煎熬。
  • 马院张梦果137***793
    读前三章,市长这个人物让我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哀。 他身处复辟时期的外省小城,是旧贵族秩序的维护者,却又透着一股力不从心的虚伪。他为自己修筑的堤墙树碑立传,渴望彰显权威,却在面对教会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时步步妥协。 他雇佣于连,与其说是看重才华,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岌岌可危的体面。他的生活被权力、虚荣和恐惧填满,看似风光,实则是那个压抑时代的牺牲品——既不敢反抗教会的压迫,又无力阻挡新贵的崛起,只能在夹缝中用傲慢掩饰内心的空虚。这让我看到,在僵化的社会结构里,即便是“成功者”,也不过是被时代裹挟的傀儡。
  • S136***398
    读完《红与黑》首章“小城”,维里埃那精明算计的压抑感扑面而来。这里没有田园牧歌,只有德·雷纳市长砍掉核桃树谋私利的功利现实。正是在这片庸俗土壤上,于连——那个不愿干粗活、痴迷书本的青年,将拿破仑肖像视为“荣誉源泉”。这座小城用它的狭隘,反向催生了雏鹰最原始的野心。舞台已搭好,静待这位矛盾少年登场,在这既鄙视又渴望征服的世界打出第一拳。
  • S131***891
    《红与黑》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众生相,主人公于连的悲剧命运充满张力。他怀揣野心,借聪明才智周旋于贵族与教会之间,红(拿破仑时代的热血)与黑(教会的权谋)的冲突在他身上交织,既展现出对阶层桎梏的反抗,又暴露出人性在欲望中的迷失。司汤达用冷静的叙事,撕开浪漫主义的表象,揭示社会的虚伪与阶层固化的残酷。于连的挣扎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时代的缩影,让读者在震撼中反思人性、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
  • 文院郑萍230501011636
    小说对于连双重人格、矛盾性格和悲剧命运的描写,客观上也揭露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的残酷现实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
同类书籍推荐
  • 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全9册)
    肯·福莱特
  • 愤怒的葡萄
    约翰·斯坦贝克
  • 撒旦探戈(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 坏牙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