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当代小说/ 呼兰河传
当代小说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0章)
《呼兰河传》是“文学洛神”萧红的代表作,是萧红毕生才华凝练。

【简介】《呼兰河传》是萧红长篇小说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传世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随感
  • S137***403
    萧红笔下的小城,有祖父园子里的阳光,也藏着东二道街的悲凉。平淡文字里裹着无尽的孤独与怅惘,让人在字里行间,读懂岁月的温软与生命的苍凉。
  • S137***852
    以前在语文书上读过《呼兰河传》的片段,只觉得这本书的文笔随和,读起来十分亲切有趣,就一直想要读整本书,今天读了序言,了解了萧红著书时背景,才深感这份感情的来之不易。
  • S137***386
    看到呼兰河传描写的农村场景想起了我的老家和我的童年,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淳朴,很喜欢这种叙述风格,和边城,平凡的世界,一样很平实的文笔,读起来很舒服
  • S137***492
    《呼兰河传》的序似乎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创作意境,背景,"寂寞"从始至终贯彻她,但反而正是这种寂寞,赋予了她力量,写出无比具有感染力的《呼兰河传》,遗憾的是最终她也是寂寞的离去,真是成亦寂寞,去亦寂寞哉!
  • S137***994
    读呼兰河的故事,我总想起老家村口。书中人围着大泥坑看热闹,有点冷漠;但我老家的人不一样,谁家有事都会搭把手,冬天晒被子被风吹跑,总有邻居帮忙捡回来。书中的民俗也冷冷的,可我记忆里的庙会,外婆会给我买糖画,特别甜。原来不是所有日常都苍凉,身边的温暖才更真实。
  • S137***832
    读《呼兰河传》前两章,仿佛被萧红拉着走进了一座东北小城——这里的日子像呼兰河的流水,慢得能数清砖墙上的青苔,却又藏着说不尽的冷与暖。前两章的呼兰河,不是一本“故事书”,更像一幅“生活画”:画里有泥坑的脏、园子的香,有围观者的闲、祖父的暖,也有小人物的苦与顺。读着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里,藏着中国人最朴素的生存状态:在苦难里麻木,在温暖里喘息,在平凡里认真地活着。
  • S136***882
    《呼兰河传》的序主要是作者萧红对创作背景与意图的交代,她提及因对故乡呼兰河及那里的人们怀有深厚情感,故而写下此书,既回忆了故乡的风土人情、童年生活片段,也暗含对故乡人事的怀念与复杂心绪,同时说明作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传,而是融合了记忆与感受的文学创作。
  • S137***254
    初中的课本上看到过一次呼和兰传的名字,一直没有机会看,这次的活动给了我一次看书的机会。我看了书的前几页,恍若隔冰封的天气,离我一本书的距离。作者淡淡的文笔赋予了文章宁静的气息,读起来很舒服
  • S137***247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童话王国”。黄瓜随意爬,蝴蝶自由飞,她跟着祖父拔草、浇菜,把水洒向天空也不怕责备。文字里满是细碎的欢喜,可藏在背后的,是呼兰河的冷寂。这园子是她童年唯一的光,祖父在,日子就鲜活;祖父不在,热闹便成了空。简单的日常,写尽了童年的珍贵与孤独。
  • cosu
    作者童年的大部分美好回忆都与祖父有关,园子渐渐荒凉,但祖父的爱不曾减弱。祖父会带作者去认稻谷,即使作者将稻谷撒了一地也不恼。会带作者读诗,会给作者烤淹死的小猪,即使没有动物被淹,看到作者想赶鸭子到井里以吃淹死的鸭子时,会给作者抓一只鹅来烤。祖父的爱让作者得以不困于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恶言恶语,祖母厌恶,让人不禁感动于这份祖孙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