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作者:李娟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0章)
随感
  • 顾馨娴202302030122
    《我的阿勒泰》是一本会呼吸的散文集。翻开李娟的篇章,新疆北部那片广袤土地顿时变得生动可感——仿佛能听见草原上穿行而过的风声,嗅到雨后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看见遥远地平线上缓缓移动的羊群。她用那双既天真又敏锐的眼睛,将阿勒泰地区的粗粝与温柔、荒凉与丰盈,一并细腻地收纳笔下。李娟笔下的世界充满了动人的细节。她描绘牧民转场的浩荡队伍,那是在现代社会中几近消失的游牧史诗;她记录深夜里悄无声息的落雪,那是城市人早已遗忘的自然絮语;她刻画小店柜台前哈萨克族老人数着零钱的耐心,那是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的生活尊严。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在她举重若轻的笔下获得了诗意的重量。我们跟随着她的文字,在冬窝子里围炉取暖,在夏牧场上追逐走散的牛只,在无边的寂静中感受时间以另一种更本质的流速缓缓淌过。最令人动容的,是李娟与当地人之问那些笨拙又温暖的互动。她写母亲开杂货店的艰辛与智慧,写外婆在边地生活中的坚韧与幽默,写往来店里的牧民们朴实中的狡黠。没有猎奇式的旁观,没有文化优越感的审视,有的只是平等相待的真诚与理解。当她描写哈萨克少年策马远去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的背影,或是老妇人撩起门帘时漏进帐篷的那一束斜阳,你会突然明白——这不是关于“他者”的异域风情书写,而是一个漂泊的灵魂在真正地回家。它让我们看见,在物质相对匮乏的边地,人们依然活得饱满而富有尊严;在信息看似隔绝的角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从未隔绝。李娟用她的文字构建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平行世界,在那里,生活的本质以更纯粹的方式显现。她让我们相信,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怀对生活的赤诚与热爱,就能在最平凡的日子里,打捞起永恒的诗意与慰藉。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地方的记忆,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礼赞,提醒着我们在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里,回归简单与真实的可贵。
  • S137***878
    情感细腻,语言大方,表达到位,让人心里很有感触
  • 赵春晓202202030749
    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像一股清泉,悄然流入我被都市喧嚣填满的心田。翻开书页,仿佛踏上了那片广袤草原,感受着那里纯粹的生活节奏和质朴的人生哲学。最触动我的,是书中那种与现代都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牧民们随着季节迁徙,与自然和谐共处,他们的生活简单却充满智慧。这让我反思自己终日忙碌追逐的目标,是否真的能带来内心的满足?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着我们久违的宁静与真实。书中九十多岁的外婆形象尤其令人动容。她目不识丁,却拥有生活磨砺出的智慧;她年迈体衰,却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这种坚韧而从容的生命态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态度。合上书本,我意识到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也许我们无法迁居草原,但可以在心中开辟一片“阿勒泰”,在那里学会简单、懂得满足,在浮躁世界中守护内心的宁静。
  • 金秋河
    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作者经历的日子,多么像我们自己。在岁月的长河里,过着平凡而又充实的琐碎的日子。正是这些填满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日子饱满而不干瘪。放炮如果我们也在阿勒泰,我们的日子更加闪闪发光。
  • 鸭梨yaya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用最淳朴的言语,分享亲情,趣事,自己生活。
  • S137***710
    李娟用纯粹的眼光看待生活,描写“白毛”老师的生动,那种儒雅的姿态仿佛呈现在眼前。又快“过年真相以后的愧”时因裤子丢失,误会女子偷盗行为,在知道真相后的内疚,和登门拜访的真诚,尽显人物的善良朴实。其中作者的喜爱之情对于居住的那片土地,也是深沉的,尽管偏远,不便。因为有稳定的生活,善良的亲邻而更坚定这片土地。
  • S137***927
    翻开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指尖仿佛先触到了北疆的风——清冽、坦荡,带着雪与草的气息,穿过书页将人拽进那片辽阔又温暖的土地。没有刻意抒情,没有雕琢辞藻,她只用最朴素的文字,把阿勒泰的日升月落、烟火日常,酿成了最动人的酒,读来唇齿留香,心底发烫。 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是天地铺就的鲜活画卷。春天草芽如针尖绿星铺满大地,夏天风卷野花香气把羊群吹成流云,秋天胡杨叶子黄得像燃火映暖天空,冬天厚雪没过膝盖,踩上去的咯吱声像暗处的笑。她从不写宏大景致,却能捕捉到最动人的细节:雨后的蘑菇、夜空中的星星、风过耳廓的声响,都藏着天地的辽阔与生命力。 更动人的是阿勒泰的人间烟火。作为北疆谋生的汉人,李娟以清醒与热忱,记录下哈萨克族牧民的温暖。冬夜借宿,主人家端上滚烫奶茶与喷香的馕,火塘火苗跳跃,笑声驱散所有寒冷;赶羊迷路时,陌生牧民策马指引,还塞来一把野果;邻里间送块奶酪、借把剪刀,全是纯粹的善意。这里没有隔阂,只有天地间共通的温暖,牧民的笑容像阿勒泰的太阳,直白又热烈。 李娟的文字,最难得是对生活的赤诚。她写赶牛的手忙脚乱,采野草莓的欣喜,也写大雪封山的窘迫,却从不用抱怨的口吻,反而把琐碎日常写得满是趣味。在她眼里,生活或许清贫,却从不缺快乐;日子或许平淡,却自有滋味。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像一束光,照亮人心,让人明白幸福藏在一餐一饭、一草一木的清欢里。 合上书页,草原风声、奶茶香气、牧民笑容仍在心头萦绕。李娟用文字为阿勒泰立起纪念碑,刻着天地辽阔、人情温暖与生活本真。这片遥远的土地,因她的文字变得鲜活滚烫,也让我们懂得,最好的文字从不是辞藻堆砌,而是用真诚记录生活的动人瞬间,让人满怀温暖与希望。
  • 赵鹲 202303100150
    李娟的文字像阿勒泰草原上的清泉,不含一丝杂质,却带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她以最质朴的笔触,将北疆的日月星辰、草原戈壁与牧民生活娓娓道来,没有宏大叙事,只有细碎的日常,却让每一个文字都闪着温暖的光。 她写转场时牧民赶着牛羊穿越戈壁的艰辛,风餐露宿中却总有奶茶的醇香萦绕;写哈萨克族邻居的淳朴热忱,一句简单的问候、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抓肉,都藏着最纯粹的善意;写冬牧场的漫漫长夜,炉火噼啪作响,星空铺满穹顶,连严寒都变得温柔。李娟以旁观者的清醒与参与者的真诚,将艰苦的生活过出了诗意,让阿勒泰不再是地图上遥远的符号,而是有温度、有烟火气的精神原乡。 合上书页,仿佛刚从北疆的风里归来。那些朴素的文字教会我,幸福从不在喧嚣浮华里,而在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他人的善意中。即便身处粗粝境遇,只要心怀澄澈,便能在平凡日常里打捞到无尽美好。这份源于土地与人心的纯粹,足以治愈所有浮躁。
  • S137***730
    李娟的文字像阿勒泰的阳光,质朴又温暖。她笔下的草原、羊群、哈萨克族邻居,都带着最本真的生命力。没有华丽辞藻,却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辽阔土地,感受风吹草低的惬意,体会牧民生活的简单与纯粹。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在浮躁的都市中,寻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懂得在平凡日常里发现美好。
  • 咪哒萌哒嘚
    合上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仿佛鼻腔里还萦绕着草原雨后泥土的清香,眼前还晃动着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时扬起的尘烟。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散文集,不如说是一首用最质朴的语言写就的草原牧歌,它让我触摸到了一种远离现代都市喧嚣的、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 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没有一丝一毫的浪漫化滤镜。那里有严寒、有酷暑、有物资的匮乏与生活的艰辛。然而,正是在这种粗粝的生存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如此直接而深刻。她写母亲开的那间杂货铺,写随牧民迁徙的“流动生意”,写与哈萨克族邻居之间鸡毛蒜皮却又充满温情的交往。这些日常琐事,经由她灵动、幽默甚至带点自嘲的笔触流淌出来,焕发出惊人的诗意。她让我们看到,快乐可以很简单——可能是一颗好不容易得来的糖,可能是在夏牧场上的一次酣睡,也可能是与一只小牛犊的“斗智斗勇”。 最打动我的,是书中流淌的那种坚韧、乐观的生命哲学。李娟和她的家人,作为闯入者,完全融入了那片土地。她们没有抱怨环境的艰苦,而是以一种近乎天真的勇气去拥抱生活,在缝隙中寻找乐趣。这种生命力,与草原上生生不息的草木、年复一年转场的牛羊,以及哈萨克族人那世代传承的、与自然共舞的智慧,同频共振。它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壮美,不在于你征服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深情地、投入地活着。 《我的阿勒泰》是一次灵魂的远行。它把我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一下子抛向了那片广袤、苍茫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它提醒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生活的节奏与样貌——缓慢、简单,却扎实而丰盈。感谢李娟,用她的文字为我们守护了这片纯净的精神牧场,让在都市中奔波疲惫的心灵,得以觅得一处宁静的栖息之所。
同类书籍推荐
  • 冬牧场
    李娟
  • 树犹如此
    白先勇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春缘札记
    李治国
  • 蔡澜吃喝玩乐人间作品集套装5册
    蔡澜
  • 一茶一盏:品味慢生活
    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