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管/ 经济/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经济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作者:兰小欢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5章)
复旦经院“毕业课”,解读经济生活背后的政府角色。罗永浩、刘格菘、张军、周黎安、王烁联袂推荐!

【简介】《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多年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随感
  • KAITOU
    现实世界中往往既没有皆大欢喜的改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扭曲。得失利弊,各个不同。
  • S136***579
    高度依赖负债和投资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完成转型,因此限制债务虽限制了这种模式的运转,但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更有效率的模式,于是经济增速下滑。
  • KAITOU
    “银行是金融系统的核心,也是金融危机的风暴眼”,谈到经济总绕不过银行,银行的风险和债务其实都是跟政府挂钩的,实际上透支的的政府的信用。
  • S136***579
    过剩储蓄
  • KAITOU
    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首位。我觉得里面有句话说的非常现实,“银行很少雪中送炭,却常常晴天送伞,繁荣时慷慨解囊、助推经济过热,衰退时却捂紧口袋、加剧经济下行”。说到底,不过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而国家宏观调控运用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非常重要,过于宽松刺激需求,但由于市场因素,钱的流向不可估摸,可能造成其他负担。
  • S136***579
    资金供给的增加源于金融管制的放松。一方面,银行越做越大,创造的信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层出不穷,整个金融部门的规模和风险也越滚越大。
  • KAITOU
    富豪的抗风险能力远比穷人的强,经济危机打击最大的还是下层阶级。而经济危机的每次都来都伴随着泡沫,毕竟各国的负债几乎都比GDP高。
  • S136***579
    人们在乐观时往往会低估负债的风险,过多借债。当风险出现时,又会因为债务负担沉重而缺乏腾挪空。
  • KAITOU
    要达成人均上的平衡,就得让劳动力自由流动,城市化的重心要从“土地”向“人”转移。制度方面要完善户籍,公共服务,建设用地等问题,改革进程任重道远。
  • S136***579
    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