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 西方哲学/ 理想国
西方哲学
理想国
作者:柏拉图、谢善元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8章)
西方政治思想代表性作品,天才般规划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本。

【简介】《理想国》是西方哲学经典中的经典。在书中,作者柏拉图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第一人称的角度,讨论了公正的含义,做一个伪装的好人、实际上的坏人是否是人的最大的利益;统治本身是有利于统治者,还是有利于被统治者;国家应有的状态是什么?灵魂的轮回等,提出了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洞穴比喻”以及“理型”的观念。本书中有关于社会形态的讨论成为了共产观念思想的源头。本书译者曾译出《苏格拉底之死》(上海译文出版社),此次对《理想国》的翻译,他参考使用了多种英译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哈佛大学的洛布丛书、保罗·肖里译本、Basic Books的布卢姆译本和哈克特出版社的C.D.C.里夫的译本)对照翻译,并参考了数种中文译本(包括王太庆、郭斌和、王晓朝、张竹明等)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注释,极大地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

随感
  • S137***346
    著名的 “洞穴隐喻”,我读了三遍才勉强明白。被绑在洞穴里的人,把影子当真实;挣脱束缚的人看到太阳,却要回头去唤醒同伴 ,联系到自己,老师就像是叫醒我们的人。
  • S137***370
    读《理想国》像看超级脑洞漫画!柏拉图说很多人像被锁在洞穴里,把影子当成全部,我忽然想到自己是不是也被手机短视频“影子”骗了呢?书里说要让最懂真理的人当领袖,就像让学霸当班长,可谁愿意乖乖听他的呀?原来两千年前的人也在纠结“什么是公平”,看来成长就是不断走出“洞穴”找光的过程吧。
  • S137***346
    翻开柏拉图的《理想国》,仿佛踏入一场跨越千年的哲学对话。书中以苏格拉底与友人的辩论为主线,围绕 “正义是什么”“理想的城邦如何构建”“哲学家何以成为统治者” 等核心议题展开,字里行间满是对人类社会本质与个体价值的深刻思考,即便在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 S137***346
    读完《理想国》,我并未找到 “构建理想社会的标准答案”,但却收获了一种审视世界的哲学视角。柏拉图的思考告诉我们:理想的城邦并非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它始于每一个人对正义的坚守、对理性的追求;而真正的哲学,也不是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指导我们在复杂世界中寻找方向的明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或许无法成为 “哲学王”,但可以努力成为 “追求理性的公民”—— 以清醒的头脑辨别是非,以坚定的德性坚守正义,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中,为构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 木木.ฅ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辩,核心围绕“正义是什么”展开:从“欠债还钱”的朴素认知,到“助友害敌”的功利性定义,再到色拉叙马霍斯“正义是强者利益”的激进观点,每一次反驳都在拆解表层认知。苏格拉底并未给出最终答案,却通过归谬法揭示了“将正义等同于具体行为或强权意志”的局限——这与马克思主义强调“正义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的观点形成微妙呼应:不同阶层对正义的定义,本质上是其利益诉求的折射,正如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恰是古希腊奴隶主阶级强权逻辑的直白表达
  • 木木.ฅ
    苏格拉底与朋友就何为公道展开辩论,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针对塞拉西马柯观点的讨论,以及苏格拉底对塞拉西马柯语言攻击做出的回应,其想法以及辩证看待事情的思想使我深受启发。
  • 木木.ฅ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公道(正义)”的核心定义是:“正义是国家和个人的‘各安其位、各尽其职’(Each part performing its own function)”,即不同等级或灵魂的不同部分,都专注于自身的本质职责,不越界干涉他人/他部分的功能,最终实现整体的和谐与善。
  • 木木.ฅ
    第一章,苏格拉底与朋友就何为公道展开辩论,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针对塞拉西马柯观点的讨论,以及苏格拉底对塞拉西马柯语言攻击做出的回应,其想法以及辩证看待事情的思想使我深受启发。
  • 木木.ฅ
    《理想国》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哲学经典,它既让我们领略到了古希腊哲学的深邃与伟大,也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探索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式。
  • 木木.ฅ
    《理想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构建的理想国模型,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为后世提供了无尽的启示。
同类书籍推荐
  • 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黑格尔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让·保罗·萨特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
  •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色情
    乔治·巴塔耶
  • 黑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
  • 道德经智慧100讲
    刘笑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