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入门研究/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入门研究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陈赢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8章)
英国经典心理咨询入门书,曾列英国亚马逊心理咨询图书榜第1名。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先看看这本书。

【简介】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随感
  • S138***247
    初读时,蛤蟆活在他人期待里,自卑敏感、满是内耗。正如卡尔·罗杰斯所言:“爱自己,是接受真实的自己,包括那些你不喜欢的部分。”在心理咨询中,它直面过往创伤与自身情绪,逐渐挣脱讨好型人格的枷锁。最终,蛤蟆学会自我接纳与情绪掌控,变得自信独立、敢表达真实想法。这本书让我明白,唯有正视内心,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
  • 咿咿呀呀
    初读这本书,本以为是儿童式的寓言,实则是成年人的心灵救赎。蛤蟆先生从自我否定、陷入抑郁,到在心理咨询中逐渐觉醒,让我明白:心理困境从不是“矫情”,而是未被看见的情绪枷锁。 苍鹭咨询师的引导极具力量——他不灌输答案,只唤醒蛤蟆的自我觉察。书中“情绪温度计”“人生坐标”等概念,让抽象的心理状态变得可感。最触动我的是,蛤蟆最终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再归咎他人。 原来,成长从来不是摆脱过去,而是与自己和解。我们都可能是曾迷茫的蛤蟆,但只要愿意直面内心,终能走出阴霾,活成自己的摆渡人。
  • Pony Wu
    蛤蟆得了抑郁症,然后去看心理医生苍鹭。 苍鹭分析了蛤蟆郁抑症的原因,主要是幼儿时期受到的影响,父亲的严厉,使蛤蟆有了自卑型人格。蛤蟆在面对人、事时会把自己放在弱势的一方,相当于配合他人责备自己。 在苍鹭的帮助下,蛤蟆认识了自己的人格,并做出改变,使自己往“我好,你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蛤蟆改变了自己,心情好了起来。 有两个看不懂的地方,一个是中间描写了獾想取代蛤蟆董事会的位置,一个是结尾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事情,大家要分开了,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呢?
  • 咿咿呀呀
    十一至十三章中,蛤蟆在苍鹭引导下直面过往创伤,“人生坐标”的探讨令人豁然。原来我们早早选定的生存姿态,竟会成为困住自己的牢笼。蛤蟆从怨天尤人到主动担责,从“我不好,你好”的自卑到正视自身价值,这一转变让我懂得,心理疗愈从不是归咎他人,而是学会与自己和解。真正的成长,是打破固有认知的勇气,是接纳不完美的从容。愿我们都能像蛤蟆一样,在自省中觉醒,在觉知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 咿咿呀呀
    第八至十章中,蛤蟆在咨询师引导下直面“人生脚本”的真相。那些童年形成的“我不好,你好”的认知,像无形的枷锁困住了他。当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扮演“受害者”角色,而非被动接受命运时,真正的改变开始了。这让我明白,心理成长从不是归咎过去,而是学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接纳过往的脆弱,才能挣脱束缚,活出主动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像蛤蟆一样,在自省中找回掌控生活的力量。
  • S138***458
    蛤蟆先生与河鼠 鼹鼠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河鼠有着乐于助人的精神却喜欢下意识贬低别人 使河鼠内心有点怨念 对于蛤蟆先生来说使他丢掉了主体性 陷入自我精神折磨中 但是朋友们积极带他接受治疗。 心理问题就像精神上的感冒 没有什么好畏惧的 不要带有恐惧和偏见 积极接受和治愈自己
  • 咿咿呀呀
    第六章的“人生坐标”与第七章的“心理游戏”,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自我认知的大门。蛤蟆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认清了“我好,你不好”等坐标带来的认知枷锁,也识破了“可怜弱小的我”这类心理游戏的本质。原来,我们的情绪与行为,早已被童年构建的坐标悄悄定义。真正的成长,始于打破固有认知,学会用成熟的视角看待自己与世界,这便是心理咨询最珍贵的力量。
  • 咿咿呀呀
    蛤蟆先生的困境像一面镜子,照见许多人隐藏的迷茫。从前五章看,他被抑郁裹挟,却在苍鹭咨询师的引导下,第一次直面自己的情绪。苍鹭没有灌输大道理,只是用提问唤醒他的自省,这种“不评判”的陪伴格外动人。原来承认痛苦不是软弱,而是治愈的开始。我们总习惯伪装快乐,却忘了像蛤蟆那样,坦诚面对内心的“小情绪”,才是与自己和解的第一步。
  • 瑞妮斯.布莱克(一位哈迷)
    的确,有的人把过分依赖当做了自然行为。
  • S137***434
    “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这句话对我十分有感触,在苍鹭先生的引导下蛤蟆想起来自己童年的不幸,父亲的严苛,母亲受制于父亲对自己也是比较严苛,蛤蟆不能逃离而只能顺从,悲惨的童年也成为了他成年心理问题的根源,孩子时代对蛤蟆的成年生活影响非常大。“三原色”描述情绪也非常新颖与形象,
同类书籍推荐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马丁·塞利格曼
  •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
  • 自控力(新版)
    凯利·麦格尼格尔
  •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
    简单心理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菲利帕·佩里
  • 一读就上瘾的群体疯狂史
    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