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三体全集(全3册)
小说
三体全集(全3册)
作者:刘慈欣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70章)
一部具有突破意义的小说,刘慈欣把科学和哲学思考、政治和历史、阴谋和宇宙以独特的方式相结合。

【简介】【荣获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长篇小说奖,约翰·坎贝尔纪念奖,银河奖特别奖。】"套装共三册,包含: 《三体I》“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无人料到,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四光年外,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三体文明”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三体II:黑暗森林》庞大的三体舰队杀气腾腾直扑太阳系,基础科学被锁死的地球人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唯一的突破口在于三体人透明的思维。于是,人类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面壁计划”与人类的太空舰队,哪一样才是人类的希望?“黑暗森林”意味着什么?人类文明在波谲云诡的宇宙中又该如何存续? 《三体III:死神永生》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首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黑暗森林打击让两个文明危在旦夕,可这些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段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太阳系中,最后直面宇宙残酷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展开
随感
  • S132***098
    在《三体》的结尾,幸存的人类与三体文明在遥远的星球上开始了新的文明实验,而大宇宙正在走向热寂。这一宏大背景下,所有文明的努力都显得既悲壮又渺小。刘慈欣通过这一设定完成了对人类文明的终极祛魅——在宇宙的时间长河中,所有文明都只是昙花一现;在熵增的宇宙法则下,所有挣扎都注定是暂时的。然而,正是在这种彻底的祛魅中,《三体》又意外地重新赋予了人类某种尊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在绝望中依然保持的求知欲望,以及在注定失败的命运前依然选择记录和创造的精神。这种悖论式的结局或许正是《三体》最深刻的启示:认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偶然,恰恰是人类文明最不渺小的成就。
  • S131***643
    《三体》对人类文明的祛魅不是目的,而是起点。只有当我们彻底抛弃人类例外论的神话,正视我们在宇宙中的真实处境,才可能开始思考文明存在的真正意义。在这个意义上,《三体》不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人类所有自大与恐惧的根源。当我们在黑暗森林中孤独起舞时,至少可以停止自欺,睁开眼睛看清自己所处的森林——这或许就是刘慈欣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
  • S131***643
    在《三体》的结尾,幸存的人类与三体文明在遥远的星球上开始了新的文明实验,而大宇宙正在走向热寂。这一宏大背景下,所有文明的努力都显得既悲壮又渺小。刘慈欣通过这一设定完成了对人类文明的终极祛魅——在宇宙的时间长河中,所有文明都只是昙花一现;在熵增的宇宙法则下,所有挣扎都注定是暂时的。然而,正是在这种彻底的祛魅中,《三体》又意外地重新赋予了人类某种尊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在绝望中依然保持的求知欲望,以及在注定失败的命运前依然选择记录和创造的精神。这种悖论式的结局或许正是《三体》最深刻的启示:认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偶然,恰恰是人类文明最不渺小的成就。
  • S131***643
    《三体》对人类道德观念的相对化处理同样发人深省。当托马斯·维德说出"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时,他揭示了一个可能更接近真相的道德观——在生存面前,道德是奢侈品。程心代表的人类善良本性多次导致灾难性后果,而章北海、维德等人的"不道德"选择却往往更符合文明延续的需要。这种道德困境在太阳系二维化时达到高潮:人类最后的时刻不是在英勇抵抗中结束,而是在对往昔艺术的眷恋中消逝。刘慈欣并非否定道德的价值,而是将其置于宇宙尺度下拷问:当道德可能威胁生存时,我们该如何选择?这种拷问直指人类文明自我认知的核心矛盾。
  • S131***643
    《三体》对人类科技能力的描写同样充满祛魅色彩。在传统科幻中,科技几乎总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而在《三体》宇宙中,科技发展带来的往往是更深的困境。人类舰队被三体"水滴"探测器几乎全歼的场景,彻底粉碎了技术乐观主义。更讽刺的是,当人类终于获得黑暗森林打击的能力时,这一技术不是被用于解放,而是成为悬在自身和三体文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曲率驱动留下的"黑域"痕迹、维度打击造成的太阳系二维化,这些技术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更大的威胁。刘慈欣似乎在提醒我们:科技只是工具,无法改变文明在宇宙中的根本处境;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慧,在宇宙尺度下可能微不足道。
  • S131***643
    面对三体危机,人类社会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与脆弱性并存的特质。一方面,科技在危机刺激下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行了全面军事化重组;另一方面,人类又不断陷入自我欺骗的陷阱。"面壁计划"与"破壁人"的对抗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双重性——我们既能构想最复杂的战略,又极易被自身局限性蒙蔽。罗辑从玩世不恭的学者到执剑人的转变,尤其凸显了人类在极端压力下认知的流动性。当人类终于建立起威慑系统,暂时获得与三体文明平衡时,却因无法承受长期的心理压力而选择了程心作为执剑人,最终导致威慑失败。这一系列事件无情地展示了人类文明在理性与情感、短期与长期利益之间的永恒摇摆。
  • S131***643
    《三体》通过"黑暗森林"理论彻底解构了这一神话。宇宙被描绘成一个所有文明互相隐藏、随时准备消灭潜在威胁的恐怖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这一设定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一切浪漫想象,也摧毁了人类文明自诩的道德优越感。三体文明对地球的侵略不是出于邪恶,而是生存的必要;人类对三体文明的恐惧与反抗同样无关正义,仅是求生的本能。章北海的"自然选择号"叛逃事件生动展现了这一真相——在生存面前,所有道德规范都显得苍白无力。这种冷酷却极可能接近真相的宇宙观,将人类从自我陶醉中惊醒:我们不是宇宙的宠儿,只是无数挣扎求存文明中平凡的一个。
  • S131***643
    人类文明自启蒙时代以来,便构建了一套以人为中心的宏大叙事。在这套叙事中,人类是理性的主宰,是道德的化身,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康德说"人是目的本身",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进展,各种人文主义思潮不断强化着人类特殊论的神话。即使在面对外星文明的想象中,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依然根深蒂固——从《E.T.》中友善的外星来客到《阿凡达》中人类最终被感化的情节,主流科幻作品往往难以摆脱这种思维定式。《三体》第一部中,伊文斯对人类的绝望正源于对这种虚伪的洞察:"人类不可能从自身中找出拯救自己的力量,因为人类本身就是问题。"
  • S131***643
    当叶文洁在红岸基地按下那个改变人类命运的按钮时,她不仅向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发出了邀请函,更无意中揭开了人类文明自我认知的一道残酷裂缝。刘慈欣在《三体》中构建的不仅是一部科幻史诗,更是一面映照人类文明本质的魔镜。在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传统科幻叙事中人类终将战胜困难、开拓星河的乐观图景,而是一个在宇宙尺度下显得格外脆弱、孤独且自欺的文明形象。《三体》的伟大之处,或许正在于它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完成了对人类文明本质的彻底"祛魅"——剥去我们为自己精心编织的崇高外衣,暴露出在宇宙黑暗森林中那个战战兢兢却又自命不凡的孤独舞者。
  • S131***805
    很棒的一本书
同类书籍推荐
  • 三体3:死神永生
    刘慈欣
  • 三体1
    刘慈欣
  • 三体合集(全3册)
    刘慈欣
  • 被遗落的三万年
    郭治学
  • 水星逆行(世界读书日独家首发)
    双翅目
  • 维度(世界读书日独家首发 | 全2册)
    李易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