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大地的细节:在路上的中国风景
文学
大地的细节:在路上的中国风景
作者:聂作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11章)
本书从地理的角度书写旧人旧事与历史风云,将地理、历史、人物鲜活地融为一体,使理性与情感有机统一,以细节构建故事,以细节丰满人物形象。

【简介】作家聂作平历时多年流连于中国大地的人文风景,以脚步追寻前人足迹,以笔墨追溯历史风云。 本书以人物经历或历史事件为纲,从地理角度对旧人旧事进行挖掘和解读,把厚重的历史置于坦荡的山河之间。在江油、安陆、长安,探访李白烂漫而遗憾的一生;在从崖山到大都的漫长道路上,剖析文天祥的独坚孤忠;溯着长江,重走武汉大学战火中的辗转西迁路…… 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每一段故事都鲜活动人。文笔沉郁而酒脱,海量的信息与深邃的思考亦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迪。

随感
  • 光头强强
    那个年代,流放三千里,生不如死!
  • S136***567
    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写西南古镇的段落。没有刻意渲染“世外桃源”的滤镜,反而如实记录老茶馆里褪色的蓝布桌布,卖麦芽糖的老人手上皲裂的纹路,甚至是巷子里谁家孩子打翻了酱油瓶的哭闹声。这些细碎到近乎“无用”的细节,偏偏拼凑出了最真实的乡土中国。就像我们总在追求远方的“诗和田野”,却忘了真正的“风景”,从来都藏在普通人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 计应24班
    作者“在路上”的意义,从来不是打卡多少个地方,而是用眼睛和心灵“打捞”那些正在被时光冲淡的细节。那些被他写进文字里的桥、树、人、事,就像散落在大地的拼图,拼起来就是一部有温度的中国风物志——原来当我们愿意慢下来,去关注一朵花的绽放、一块砖的纹路,才算真正读懂了脚下的这片土地。
  • 计应24班
    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写西南古镇的段落。没有刻意渲染“世外桃源”的滤镜,反而如实记录老茶馆里褪色的蓝布桌布,卖麦芽糖的老人手上皲裂的纹路,甚至是巷子里谁家孩子打翻了酱油瓶的哭闹声。这些细碎到近乎“无用”的细节,偏偏拼凑出了最真实的乡土中国。就像我们总在追求远方的“诗和田野”,却忘了真正的“风景”,从来都藏在普通人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 计应24班
    作者不像传统游记那样罗列景点,反倒像个执着的挖掘者,蹲在都江堰的石缝前看青苔漫过古堰,在剑门关的石阶上数往来行人的鞋印,连西北戈壁里一株倔强的骆驼刺,都被他写出了与风沙对抗的细碎故事——原来“风景”从不是挂在墙上的画,而是能摸到温度、闻见气息的“活着的历史”。
  • 计应24班
    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写西南古镇的段落。没有刻意渲染“世外桃源”的滤镜,反而如实记录老茶馆里褪色的蓝布桌布,卖麦芽糖的老人手上皲裂的纹路,甚至是巷子里谁家孩子打翻了酱油瓶的哭闹声。这些细碎到近乎“无用”的细节,偏偏拼凑出了最真实的乡土中国。就像我们总在追求远方的“诗和田野”,却忘了真正的“风景”,从来都藏在普通人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 计应24班
    作者不像传统游记那样罗列景点,反倒像个执着的挖掘者,蹲在都江堰的石缝前看青苔漫过古堰,在剑门关的石阶上数往来行人的鞋印,连西北戈壁里一株倔强的骆驼刺,都被他写出了与风沙对抗的细碎故事——原来“风景”从不是挂在墙上的画,而是能摸到温度、闻见气息的“活着的历史”。
  • 网络2403班赖孔柱2024140338
    合上书页,仿佛刚刚结束一场漫长而充实的田野调查。这本书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游记,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隐藏在中国广袤风景褶皱里的历史、人文与记忆的密室。
  • S136***004
    文字没有停留于风景的表层描摹,而是潜入街巷老墙、田埂草木的肌理,把地域风物与普通人的生活褶皱缠在一起。 那些不被注意的角落——斑驳门板上的刻痕、溪边捣衣人的闲谈,都成了解码土地记忆的钥匙。合上书页,忽然懂得所谓“风景”从不是孤立的景致,而是人与大地共生的烟火气,藏着中国土地最鲜活的脉动。
  • S136***083
    透过作者的文字,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它们不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有温度、有灵魂的生命载体。
同类书籍推荐
  • 丰子恺,无宠不惊过一生
    丰子恺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云边有个小卖部(彭昱畅、周也主演电影原著)
    张嘉佳
  • 乖,摸摸头2.0
    大冰
  • 人世间
    朱大卫
  •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梁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