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陈赢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8章)
英国经典心理咨询入门书,曾列英国亚马逊心理咨询图书榜第1名。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先看看这本书。

【简介】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随感
  • S136***209
    从这本书认识到一个人的童年和原生家庭对这个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他一生的做事方式和态度!!
  • S136***209
    人要遵循自己的想法,不要违背和委屈自己,去做讨好型的人格,否则这一生太委屈自己了
  • S136***209
    从这本书认识到一个人的童年和原生家庭对这个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他一生的做事方式和态度!
  • S136***241
    在第八章探讨“愤怒”的释放形式时,蛤蟆先生那句“假期宣言”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它并非对假期的向往,而是其“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用退缩和郁闷来替代直接发泄。苍鹭指出,他“从不愤怒”的宣称背后,是将真实情绪转化为“撒泼、怄气”等被动攻击。这份宣言,正是他用童年习得的方式,向世界发出的一场无声而强烈的抗议。
  • S136***241
    在第八章探讨“愤怒”的释放形式时,蛤蟆先生那句“假期宣言”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它并非对假期的向往,而是其“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用退缩和郁闷来替代直接发泄。苍鹭指出,他“从不愤怒”的宣称背后,是将真实情绪转化为“撒泼、怄气”等被动攻击。这份宣言,正是他用童年习得的方式,向世界发出的一场无声而强烈的抗议。
  • S133***667
    通过蛤蟆先生的心理咨询历程,深入探讨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和成长困境,引导读者审视自我,重拾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一部温暖动人的成长寓言,启迪人心,值得一读。
  • S136***410
    人要为自己而活,不想干的事情就不干,没有非干不可的事情不存在完全的非黑即白,要有自己的思想,日子是自己过的,冷暖自知,别人只是别人的想法,不用去美化没走过的路。
  • S136***150
    以超级幽默的方式开启故事
  • S136***128
    初读以为是写给孩子的治愈故事,细读才发现,这是一本照见成年人内心困境的“情绪说明书”。蛤蟆先生曾活在他人的期待里,为讨好獾的严厉、河鼠的说教而压抑自我,直到抑郁将他拖入深渊,才踏上心理咨询之路。这像极了现实中的我们,总把“我应该”挂在嘴边,却很少说“我想”。 苍鹭医生的“提问式引导”尤为深刻,他不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蛤蟆发现:那些困住我们的焦虑、自卑,多源于童年形成的“自我状态”——要么像孩子般情绪化,要么像父母般苛责自己。真正的治愈,不是消除情绪,而是认清“我有选择的权利”:可以不迎合他人,可以允许自己犯错,可以主动改写人生的“剧本”。 合上书页,最触动我的不是蛤蟆的痊愈,而是他终于敢对自己说“我很好”。原来,与自己和解从不难,难的是停下自我批判,像朋友一样温柔地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 S116***003
    “你要明白,世界还在继续运转,不会因为你情绪不好就停下来”。苍鹭用很现实的话语提醒蛤蟆先生,甚至是提醒我们,要学会走出自我中心视角,让我想起了曾经在职场上遇到的令我无法理解的复杂困顿,一时半会儿理不清,于是让自己陷入了藻泽之地,可是一旦某个时刻我放弃了我认为一定要解决它的执念,这件事就开始变淡,它虽然没有过去,但是可以翻篇了,成长意味着理解世界的客观性,同时找到自我与世界的平衡点,无所谓过不去,只有放过自己。
同类书籍推荐
  • 自控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
  • 微行为心理学
    王小军
  •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
  • 自控力(新版)
    凯利·麦格尼格尔
  • 看了就会用的心理学(大全集30册)
    曼纽尔·埃尔南德斯·帕切科
  • 本自具足 无须外求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