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记/ 苏东坡传
传记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张振玉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7章)
用诗词书画讲述坎坷仕途!一代大文豪、政治家、艺术家的传奇人生,知识阶层传承千年的理想人格!

【简介】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

随感
  • S136***784
    今天又是读《苏东坡传》的一天,今天最动心的,是那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没有快餐式旅游的赶程,只学他在午后喝点奶茶,看一下书,偶尔吃点东西,就会发现,假期不用把日子填得满当当,像他那样抓住细碎的惬意,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犒劳。
  • S136***020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真实深刻,让读者可以深刻地了解到苏东坡的一生。苏东坡的诗也很有名。
  • S115***586
    “王安石不容人有异议,如今必须成功不可。他必须向神宗表示此种贷款极为成功,深受农民欢迎。他不容许属下放款松懈。他不能了解农民不需要此项贷款,每逢预备贷出的款项不能如数贷出时,他就暴跳如雷。他开始把办理贷款成绩好的官员提升,把他认为懈怠者处罚。每一个官员无不注意自己的成绩,最关心的就是由报表上显出好成绩。”真没想到王安石会是这样的人!之前看有博主吐槽过林语堂这本《苏东坡传》,说他将苏轼捧得很高,却把王安石贬得很低。我觉得林语堂也没有大骂特骂王安石啊,只是从百姓角度考虑觉得变法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罢了。
  • S136***720
    苏东坡是一个上能陪皇帝议政,下能与乞丐聊天的诗人、书法家。在他的眼里,世界上没有一个不好的人。
  • 计应24班
    林语堂写的哪里是一个古人的传记,更像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难免有“黄州、惠州、儋州”的起落,但只要像苏东坡那样,守住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再难的日子,也能过出自己的节奏与诗意。
  • S136***456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最动人的不是文豪光环,而是逆境中的通透。 他一生屡遭贬谪,从黄州到儋州,却总能在困顿里寻得乐趣:开垦东坡自食其力,品荔枝乐在其中,还教当地人耕读。他发明美食、吟赏自然、珍视情谊,从未让苦难消磨对生活的热爱。 这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让他超越了时代,成为千年后仍让人向往的生活范本。
  • S136***784
    国庆中秋假期,窝在家里翻完《苏东坡传》,最记牢他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大概就是我今年的“假期宣言”。没有赶景点的匆忙,只跟着他看黄州的东坡羹、惠州的荔枝红,忽然懂了:假期不用求多热闹,像他那样,在慢下来的日子里,把简单的时光过得有滋味,就是最好的放松哈。
  • S136***784
    看苏东坡在黄州那段日子还挺有意思的,刚被贬过去,条件不算好,却琢磨着用萝卜、荠菜煮东坡羹。他也不挑食材贵不贵,择菜、下锅、等火候,慢慢熬出一碗热汤,自己吃得香,还写文分享做法。明明是苦日子,却没见他抱怨,反倒把一顿简单的饭,过得有滋有味。
  • 计应24班
    最让我会心一笑的,是他身上那股“孩子气”的天真。明明是被贬到偏远的惠州,却乐呵呵地写信给朋友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海南没书读,就自己动手抄书,发现当地百姓不懂医药,又潜心研究草药治病。他从不会被“贬官”的身份困住,反而像个好奇的旅人,在每一段境遇里都能找到新鲜的乐趣。
  • 计应24班
    读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最触动我的不是他“大江东去”的豪迈,而是他在人生低谷里那份“把苦日子煮成甜汤”的能力。被贬黄州时,他没钱买肉就琢磨出“东坡肉”,住处简陋就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连雨天都能读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通透——原来真正的豁达从不是没经历过苦难,而是见过生活的底色后,依然愿意为一朵花停步,为一碗粥动心。
同类书籍推荐
  • 苏东坡传
    林语堂
  • 色戒
    夏世清
  • 鲁迅传
    单外文
  • 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 苏东坡传
    林语堂
  • 张謇传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