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 考试学习/ 红楼梦
考试学习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8章)

【简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同时,作者以梦幻作为小说缘起,又以梦幻作为故事归结,并在文中时时强化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观念,流露出了作者强烈的宿命论和虚无主义色彩。

展开
随感
  • S138***964
    《红楼梦》似一幅细腻的封建家族浮世绘。它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线,串起大观园的繁华与落寞。从锦衣玉食到树倒猢狲散,既写尽贵族生活的精致奢靡,也道尽封建礼教下人性的压抑与无奈。合卷时,只觉满纸荒唐言背后,是一把道不尽的辛酸泪,让人读懂繁华终会落幕的怅惘。
  • S137***715
    一纸荒唐言,满纸儿女情 读《红楼梦》,最动人心魄的莫过于“繁华落尽”的苍凉。大观园里的亭台楼阁曾雕梁画栋,才子佳人吟诗作对、宴饮笙歌,可这热闹终如镜花水月。宝玉的痴、黛玉的愁、宝钗的圆融,都困在封建礼教的牢笼中,挣脱不得。 黛玉葬花时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道尽了生命的无常。她如阆苑仙葩,清冷孤傲,却逃不过“一朝春尽红颜老”的宿命。而贾府从“钟鸣鼎食”到“树倒猢狲散”,看似是家族兴衰,实则是旧时代的必然。 曹雪芹以“满纸荒唐言”,写尽“一把辛酸泪”。那些鲜活的人物、细腻的情感,让百年后的我们仍能共情。合上书页,仿佛还能听见大观园里的欢声笑语,转头却只剩断壁残垣,只剩对人生、对命运的无尽怅惘。
  • S137***191
    观园里的诗酒繁华,诗社雅集的才情流转,终究抵不过“忽喇喇似大厦倾”的结局。
  • S137***715
    一纸荒唐言,满纸辛酸泪 读《红楼梦》,最动人心魄的莫过于繁华落尽的苍凉。大观园里的亭台楼阁曾雕梁画栋,潇湘馆的竹影清风曾映照着颦儿的才情,怡红院的繁花似锦曾见证少年意气,可终抵不过“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宿命。 宝玉的痴情、黛玉的敏感、宝钗的温婉,每个角色都鲜活如昨,却难逃命运的枷锁。黛玉葬花时的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道尽了美人迟暮、世事无常的悲戚。而贾府从钟鸣鼎食到树倒猢狲散,更是把封建家族的兴衰荣辱刻画得入木三分。 曹雪芹用细腻的笔触,将儿女情长与时代悲歌交织,看似写闺阁琐事,实则藏着对人性、对命运的深刻叩问。合上书页,那些鲜活的面容、那些热闹的场景仍在眼前,只余一声叹息——繁华终是泡影,唯有真情与遗憾
  • S137***715
    大观园里的诗酒繁华,诗社雅集的才情流转,终究抵不过“忽喇喇似大厦倾”的结局。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份纯粹的情愫,宝黛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如风中残烛般凄美。 合上书页,耳畔似有昆曲婉转,眼前仍是红消香断的落寞。曹雪芹用笔墨铺就的繁华旧梦,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对人性、命运的深刻叩问。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未了的情愫,都化作一抔净土,在岁月中静静诉说着曾经的痴与怨
  • S138***871
    红楼梦第九、十章阅读感悟 第九、十章承接前文热闹,渐露贾府潜藏的危机与人性凉温。宝玉与秦钟在私塾的闹剧,看似孩童顽劣,实则折射出家族子弟的骄纵无状与私塾学风的败坏,权力与人情交织下,规则早已形同虚设。 第十章中,秦可卿病重与张太医诊病的情节尤为耐人寻味。秦可卿的病不仅是个人体弱,更像是贾府盛极而衰的隐喻,其病因与家族内部的复杂纠葛隐隐相关。张太医的细致诊断与精准预判,既展现了医者仁心,也暗合了世事兴衰的宿命感。 两章以日常琐事串联,热闹之下暗流涌动。贾府表面的荣华富贵,难掩内部的腐朽与矛盾,子弟失教、人事复杂,种种细节都在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伏笔,让人在品味繁华之余,更添几分对世事无常的怅惘。
  • S137***715
    大观园里的诗酒繁华,诗社雅集的才情流转,终究抵不过“忽喇喇似大厦倾”的结局。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份纯粹的情愫,宝黛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如风中残烛般凄美。 合上书页,耳畔似有昆曲婉转,眼前仍是红消香断的落寞。曹雪芹用笔墨铺就的繁华旧梦,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对人性、命运的深刻叩问。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未了的情愫,都化作一抔净土,在岁月中静静诉说着曾经的痴与怨
  • 小y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脉络,借宝黛钗的爱情悲剧,铺展了封建时代的人情冷暖与人性百态。书中对家族伦理、女性命运的细腻刻画,既藏着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也道尽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必然。它不仅是一部爱情史诗,更是一面映照古代社会全貌的镜子,字里行间的悲悯与苍凉,让人读完仍心生怅惘。
  • S137***927
    翻开《红楼梦》,恰似踏入一座繁华却苍凉的大观园。宝黛的痴恋藏着世俗难容的纯粹,钗钏的周全掩着身不由己的无奈,众女儿的才情与悲戚在纸间流转。繁华时诗酒笙歌、繁花着锦,落幕时树倒猢狲散、满目疮痍。这部书道尽了封建家族的兴衰,也写透了人情冷暖与命运无常,读来只觉怅然,却又在字里行间读懂了何为“繁华落尽见真淳”。
  • S137***715
    一抔净土掩风流——读《红楼梦》有感 翻开《红楼梦》,仿佛踏入一座雕梁画栋的大观园,繁华背后尽是苍凉。黛玉葬花的场景始终萦绕心头,锦囊收尽残红,荷锄埋尽春愁,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道尽生命的脆弱与宿命的无常。 宝玉的痴、黛玉的敏、宝钗的圆,皆是鲜活的众生相。大观园里的诗酒繁华,诗社雅集的才情流转,终究抵不过“忽喇喇似大厦倾”的结局。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份纯粹的情愫,宝黛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如风中残烛般凄美。 合上书页,耳畔似有昆曲婉转,眼前仍是红消香断的落寞。曹雪芹用笔墨铺就的繁华旧梦,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对人性、命运的深刻叩问。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未了的情愫,都化作一抔净土,在岁月中静静诉说着曾经的痴与怨、爱与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