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复活
外国小说
复活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力冈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34章)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俄罗斯的良心”、“俄国文学三巨头”之一——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巨著,心灵救赎之书。

【简介】《复活》是托尔斯泰根据真实案件,历时十年、六易其稿创作的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随感
  • S138***292
    列夫·托尔斯泰以“俄国革命的镜子”之姿,在《复活》中铺展了一幅交织着人性沉沦与觉醒的壮阔画卷。这部作品并非讲述肉体的死而复生,而是聚焦灵魂的救赎与道德的重生,让每一位读者在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轨迹中,看见人性的复杂与光辉。
  • S129***070
    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重逢,是良知觉醒的关键一刻。玛丝洛娃麻木的回应与绝望的眼神,像重锤敲醒了聂赫留朵夫的虚伪。他昔日的轻率酿成今日的悲剧,而此刻的忏悔虽迟却真。这一章让我明白,救赎从直面过错开始,哪怕时光无法倒流,真诚的忏悔与行动,也能为灰暗的人生点亮微光,人性的复苏从来都不晚。
  • S129***070
    第十六章中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重逢,是良知觉醒的关键一刻。玛丝洛娃麻木的回应,如利刃刺破聂赫留朵夫的侥幸,让他直面昔日罪孽的沉重后果。这一章没有激烈冲突,却以平静的对话揭露阶级压迫与人性扭曲,既展现了玛丝洛娃被摧残后的绝望,也凸显了聂赫留朵夫救赎之路的艰难。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忏悔从不是自我感动,而是敢于直面他人的伤痛与自己的卑劣。
  • S129***070
    第十一章中,聂赫留朵夫的内心挣扎令人动容。他直面过去的荒唐与如今的愧疚,在良知的叩问下踏上救赎之路。这一章让我明白,真正的复活从不是逃避过错,而是敢于正视自身的罪恶。人性本有善恶交织,唯有挣脱自私与冷漠的枷锁,以行动弥补亏欠,才能实现灵魂的觉醒与重生,这份对自我的审视与救赎的勇气,正是生命最珍贵的光芒。
  • S138***581
    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重逢,撕开了阶级与道德的虚伪面纱。从贵族的轻率伤害到觉醒后的赎罪,从囚徒的麻木绝望到灵魂的复苏,两人在苦难中完成了精神的“复活”。托尔斯泰借这段救赎之路,叩问人性善恶与社会不公,让我读懂:真正的复活,是挣脱自私与偏见,重拾对他人与生命的敬畏。
  • S129***070
    第八章中聂赫留朵夫直面玛丝洛娃的控诉,灵魂受到剧烈震撼。他曾以为的“补偿”在对方的苦难面前苍白无力,虚伪的道德外衣被彻底撕碎。这段对峙让他真正看清自己昔日的自私与残忍,也让他从模糊的愧疚走向清醒的忏悔。感悟到:真正的救赎从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直面过错、放下自我的谦卑。唯有正视他人的痛苦,才能挣脱自身的枷锁,踏上真正的良知之路。
  • S129***070
    第五章中聂赫留朵夫初遇玛丝洛娃的场景直击人心。昔日纯洁的少女沦为麻木的囚徒,残酷现实与过往回忆的强烈碰撞,让聂赫留朵夫的灵魂受到震撼。他的愧疚与迟疑,既暴露了贵族阶级的自私底色,也预示着自我救赎的开端。这一章深刻揭示了阶级压迫对人性的扭曲,更让人体会到:正视罪恶、迈出忏悔的第一步,是唤醒良知、走向复活的关键。
  • S137***250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铺展的,既是一部个人灵魂的救赎史,更是一幅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沉沦图景。这部耗费十年六易其稿的经典,以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命运纠葛为线索,将贵族的堕落、司法的黑暗与底层的苦难交织,最终指向人性觉醒的永恒命题,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触摸到灵魂震颤的力量。
  • S138***609
    春芽顶破冻土时,总让人想起“复活”二字——不是神话里的起死回生,而是在沉寂中攒够力量的重启。就像冬日里看似枯萎的枝桠,皮下藏着未凉的生机;就像深夜里熬尽疲惫的自己,晨光里又能拾起前行的勇气。 复活从来不是瞬间的奇迹,而是无数个“再坚持一下”的叠加。可能是跌倒后拍掉尘土的决绝,是迷茫中找回方向的清醒,或是对早已放弃的初心,重新燃起的那一点热望。它藏在每一次自我救赎里,藏在每一次与过去和解的坦然中。 我们都在时光里经历着各自的“复活”:告别错的人,是关系的复活;挣脱内耗的枷锁,是心灵的复活;在挫折后重建信念,是勇气的复活。这世上最动人的复活,从来不是回到从前,而是带着过往的印记,活成更完整、更通透的模样。
  • 柴桂雪
    读《复活》中玛丝洛娃的身世,只觉一阵悲凉。她本是农奴私生女,前五个 sibling 皆遭遗弃饿死,她侥幸因老小姐怜悯存活,却又在“半个养女、半个侍女”的矛盾处境中挣扎。善与恶的拉扯,让她的命运从起点就沾满苦难。这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农奴制下底层生命被轻贱、被随意揉捏的缩影,托尔斯泰笔端的刺骨真实,让这卑微的“得救”更显沉重。
同类书籍推荐
  •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 悉达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德)赫尔曼·黑塞
  • 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全9册)
    肯·福莱特
  • 撒旦探戈(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