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美丽新世界
小说
美丽新世界
作者:阿道斯·赫胥黎、孙法理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21章)
20世纪百佳小说第五名,关于人类的未来,没有比这更精准的预言,名家名译,无删节全本,收录赫胥黎解读前言。

【简介】本书描绘了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人类精确而“完美”的生活。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自带预先设定的种姓诞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一切不确定的因素都被消除。他们拥有安定与无限的 “自由”,却丧失了个性、艺术、婚姻、甚至情绪;欲望替代了爱情,快感替代了幸福,设定替代了思考。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边远地区。

随感
  • S132***741
    《美丽新世界》随感: 《美丽新世界》展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未来世界,实则是反乌托邦的深渊。 在这个世界里,科技主导一切。人类从胚胎起就被划分等级,通过睡眠教育等手段被植入固定思维,“索麻”药物随时能带来虚幻快乐。人们看似无忧无虑,实则沦为制度的傀儡,没有痛苦、悲伤,却也失去了爱、思考和真正的情感。 作者赫胥黎以犀利笔触,揭示了对科技失控与人性丧失的担忧。过度追求稳定和物质满足,让社会失去了多元与活力。当下,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盛行,我们也面临着类似诱惑,若不警惕,可能步入书中的后尘。 《美丽新世界》如警钟,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时,要坚守人性本真,别让虚假幸福蒙蔽双眼,丢失自由灵魂。
  • S131***584
    《美丽新世界》构建了科技高度发达却泯灭人性的反乌托邦社会。人们被基因工程塑造、用药物控制,看似无忧无虑,实则丧失自由意志与情感。赫胥黎以超前想象,警示人们警惕技术对人性的异化,其揭示的物质繁荣与精神荒芜的矛盾,至今仍发人深省。
  • 完颜清晨
    《美丽新世界》是“反乌托邦三部曲” 之一。这部作品以预言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科技垄断、人性异化的未来社会,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警示性至今仍引发广泛讨论《美丽新世界》不仅是一部科幻寓言,更是一面照见文明困境的镜子。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乌托邦不应建立在对人性的扼杀之上,而需在技术进步与精神自由之间寻找动态平衡。如赫胥黎所言:“人类需要的不是永恒的快乐,而是保有痛苦的权利” —因为唯有痛苦,才能证明我们尚未麻木。
  • S131***975
    《美丽新世界》以基因工程与感官刺激构建的"文明"社会,揭露了幸福乌托邦下的残酷寓言:当思想被娱乐驯化,个体消解于集体,人类在永恒的欢愉中沦为消费主义与权力意志的提线木偶。赫胥黎的超前预言,叩问着自由与人性的不可交易性。
  • S131***623
    赫胥黎的预言在21世纪呈现出惊人的现实性。社交媒体用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消费主义对欲望的无限放大,人工智能对思维的隐形操控,无不延续着书中“温柔奴役”的逻辑。这部小说并非简单的警告,而是邀请我们重新审视“进步”的定义:如果发展意味着用统一的标准消灭差异,用即时满足取代深刻体验,用数据监控取代自由意志,那么这种“美丽新世界”是否真的值得向往?或许真正的文明,不在于消除所有痛苦,而在于保留痛苦中孕育的思考与爱的能力。 赫胥黎的深刻在于,他揭示了极权主义最危险的形态并非暴力压迫,而是将控制融入生活的毛细血管。当人们通过索麻逃避痛苦,在感官电影中获取即时快乐,用阶级标签确认自我价值,自由意志便在温水煮青蛙中悄然消亡。
  • 杜思维
    《美丽的新世界》构建出科技至上的乌托邦,人们沉溺于虚幻欢愉,丧失爱与思考,揭示了盲目追求“完美”背后对人性的毁灭与警示。
  • 李佳怡
    ## 幸福的牢笼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丽新世界里的这句口号,被印在每一张宣传画上,刻在每一颗被驯服的心灵里。人们微笑着接受安排好的幸福,如同接受流水线上分发的索麻。 这幸福是精确计算过的,不多不少,恰够让人不生反抗之念。当痛苦与快乐都被标准化,当自由成为可怖的负担,人们便心甘情愿地走进这座金丝笼,还感激地称它为"文明"。 赫胥黎笔下最可怖的,不是极权,而是人们热爱着奴役自己的枷锁。
  • 重工249931337杨邱
    在基因设计下,人类就像零件被生产,失去个人意志,变得诡异的幸福,在科技控制下的伪幸福中,为所谓的集体意识工作奋斗。
  • zxj1314520
    “事实上睡眠教育在英格兰曾经被禁止过。有一种东西叫作自由主义。你们要是知道‘议会’就好了,就是那东西通过了一条法律,禁止了睡眠教育。当时的记录还在。上面有好多次关于臣民自由的发言:不称职的自由,受苦的自由,不合时宜的自由。”
  • S131***937
    幸福的牢笼 新世界里,人成了幸福的机器。他们被制造出来,被设定程序,被灌入快乐。没有痛苦,没有思索,没有挣扎,只有永恒的满足。 幸福成了枷锁,快乐成了牢笼。人不再是人,而是幸福的奴隶,在甜美的泥沼中沉沦,连挣扎的欲望都已丧失。 这哪里是美丽新世界?分明是灵魂的屠宰场。
同类书籍推荐
  •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 悉达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德)赫尔曼·黑塞
  • 走出非洲(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原版小说)
    凯伦·布里克森
  •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合集(套装共5册)
    阿尔贝·加缪
  •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