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当代小说/ 呼兰河传
当代小说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0章)
《呼兰河传》是“文学洛神”萧红的代表作,是萧红毕生才华凝练。

【简介】《呼兰河传》是萧红长篇小说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传世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随感
  • S137***247
    读《呼兰河传》第七章,心像被浸在冷水里。小团圆媳妇的遭遇,是整个呼兰河愚昧与冷漠的缩影——滚烫的烙铁、冰冷的言语,将鲜活生命碾成尘埃。萧红的笔没有嘶吼,只平静写尽围观者的麻木,这种“不动声色的残忍”更戳人。原来最可怕的从不是严寒,而是人心的荒芜,读罢只剩沉甸甸的压抑。
  • S137***578
    八至十章读这三章,心像被浸在凉水里。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至死,冯歪嘴子在苦难里挣扎,呼兰河的人麻木旁观。没有激烈控诉,却满是悲凉——生命在愚昧与冷漠中轻如草芥。萧红的笔太克制,克制到每句话都透着刺骨的痛,让人读罢,只剩对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无尽心疼。
  • S137***548
    质朴的文字却有种荒凉感 很经典好看
  • S137***360
    《呼兰河传》是萧红笔下的故乡挽歌。她用孩童的清澈目光,凝视荒凉人间的愚昧与温情。后花园的明媚与团圆媳妇的悲剧形成刺痛对比,那些麻木的生、沉寂的死,都在她克制的叙述中化为一声悠长叹息。
  • S137***488
    读《呼兰河传》,像捧着一捧带霜的东北泥土,凉得人心里发沉。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有祖父园子里的倭瓜、蝴蝶,是童年最暖的光;可也有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致死、冯歪嘴子在苦难里挣扎的冷。没有激烈控诉,只平淡讲着日常,却把旧时代的愚昧与悲凉,刻进了字里行间,读罢满是怅然。
  • S136***101
    《呼兰河传》是萧红一曲凄美的故乡挽歌。她以孩童纯真的视角,描绘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既有祖父后花园的温暖与自由,也写尽了小人物的麻木与悲凉。那份热闹下的孤寂,温情中的苍凉,读来令人心碎,是对一个时代与故乡的深情回望与叹息
  • S132***012
    读罢《呼兰河传》,心头萦绕的不是故事,而是一种气味——是后园泥土的生腥,是储藏室里陈年谷物的霉暖,是北中国小城凛冽的风雪味。 萧红用童稚的笔触勾勒出最苍凉的底色。那跳大神的热闹、放河灯的绚烂,不过是给灰暗人生缀上的几笔虚妄装饰。冯歪嘴子的女人在炕上生下第二个孩子后死去了,留给他的不过是一堆遮不住的嘲笑。可他看着熟睡的孩子,竟“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就在这近乎麻木的坚韧里,我忽然看见了人与命运最原始的对峙——不是反抗,只是承受,然后活着。
  • S137***872
    《呼兰河传》是一曲东北小镇的挽歌。文字质朴如童谣,却道尽了旧时代的荒凉与人性的漠然,在平淡的叙述里藏着巨大的悲伤。
  • S137***596
    读《呼兰语传》,像是看一幅褪了色的东北风俗画。萧红的笔调是克制的,甚至带着孩童般的好奇,细细描摹着小城的四季、跳大神、放河灯。但在这些琐碎的日常底下,却是彻骨的悲凉——生与死都那么麻木而寂静地发生着。那后花园的明媚,终究抵不过院落的荒芜与人情的冷漠。它不单是回忆,更是一曲为沉睡的灵魂与故土所作的挽歌。
  • S137***386
    里面的乡村习俗和庆祝节日跟鲁迅写的很多文章都好像,原来就算是在不同的地域,也会有相似的礼节,就像很多小时候玩的游戏一样,明明没有什么传播途径,却能通过口口相传做到全国统一
同类书籍推荐
  • 野狼沟传奇
    李遵秀
  • 飞行家(电影刺杀小说家原著小说)
    双雪涛
  • 生死疲劳
    莫言
  • 丰乳肥臀
    莫言
  • 大乔小乔(赵露思、陈伟霆主演电视剧许我耀眼原著小说)
    张悦然
  • 权力:一种新社会分析
    伯特兰·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