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近现代小说/ 我胆小如鼠
近现代小说
我胆小如鼠
作者:余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0章)
余华自传体成长小说!全新增补版!

【简介】余华:我曾是千千万万个敏感怯懦的孩子中的一个,这是我们共同的自传!有一句成语叫胆小如鼠,说的就是我的故事。 本书收录余华创作的《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一个地主的死》四篇中篇小说。 这些作品包含着余华的成长经验,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每个人在青春期可能会经历的敏感、自卑和怯懦,让无数挣扎在人生转折期的年轻人产生了共鸣。

随感
  • 🦊🐰
    读余华《我胆小如鼠》,像撞进了一段裹着怯懦的青春。主人公杨高的“胆小如鼠”太戳人:不敢下河爬树,职场里准时上下班却薪资不动,连父亲的教育都像套在身上的壳。吕前进的强势狡诈像面镜子,照出人性里的强弱分野,也照出杨高骨子里的自卑与挣扎——余华的笔太细,把那种“怕被嘲笑、怕出错”的情绪揉进字里,读着读着就看见从前的自己。 故事裹着现实的刺:教育的标签、职场的不公,底层人的无奈被摊得直白。叙事也巧,“滚雪球”式的冲突攒着劲儿,结尾却轻轻消解,留一片怅然让你想:胆小是错吗?成长是不是和自己的怯懦握手? 有读者说这书像“旧伤疤上的暖光”,确实。那些敏感、自我否定的情绪,被文字轻轻托住,末了还递来一点和解的勇气——原来胆小的人,也能在时光里慢慢长出向前的底气。
  • S137***311
    读余华《我胆小如鼠》,主人公杨高的“胆小”令人印象深刻。他在生活中处处避让,看似懦弱,实则是底层人在困境下的无奈自保,以柔软姿态对抗坚硬现实。这种“胆小”并非真的怯懦,而是一种清醒的生存智慧,不主动伤害他人,坚守内心善良。它也让我反思,生活中我们的“胆小”时刻,其实是人性的珍贵底色,真正的勇气,是在承认“胆小”后,仍能为值得的事坚守本心、迈出脚步。
  • S137***249
    我总笑自己胆小如鼠,连风掠过窗棂的声响都要抬头张望,人群中永远选角落的位置,遇事第一反应是退缩而非向前。 不是没有过热烈的念想,想主动开口问候,想奔赴一场未知的旅程,想把心底的话坦荡说出口。可每次勇气刚冒头,就被莫名的惶恐按下去——怕被拒绝,怕搞砸一切,怕成为他人目光里的瑕疵。于是习惯了沉默,习惯了旁观,习惯了在安全区里蜷缩成小小的一团。
  • 王思娴
    “胆小”从不是缺点,而是一种细腻的生存姿态。那些看似怯懦的退缩里,藏着对他人的体谅、对自我的保护,以及对世界小心翼翼的善意。接纳这份胆小,便也接纳了最真实的自己——不必强迫自己变得“勇敢”,温柔地对待内心的不安,也是一种强大。
  • S137***517
    我们总歌颂勇敢无畏,却忽略了“胆小”背后的坚守。陈壮壮用一生证明,不是所有的“不敢”都是妥协,不是所有的退让都是卑微。在人人都想争当“强者”的世界里,这份“胆小如鼠”的善良,反而像一束微光,照见了人性最柔软的底色,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真正的强大,或许从来不是战胜他人,而是在复杂世界里,始终守住自己的本心。
  • S137***005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掰开了揉碎了毁坏的不成样子在展现出来
  • S137***671
    读《胆小如鼠》有感 合上《胆小如鼠》,主人公与怯懦的拉扯让我深有共鸣。书中细腻刻画了内心敏感、遇事退缩的少年形象,课堂怕答错不敢举手、遇矛盾选择逃避,他的窘迫像极了曾经的自己。而当他为守护重要的人主动迈出第一步时,我看到了勇气的模样。这本书没有宏大叙事,却在日常片段中揭示:勇气从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胆怯仍选择前行。它让我明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每一次小挑战中突破,便是成长的真谛。
  • S137***435
    余华以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笔触,剥离了“地主”标签背后的道德评判,让我们看见一个普通人在绝境中的挣扎——他曾执着于财富,却在失去一切后暴露了人性的脆弱。这种叙事不渲染悲情,却让死亡本身成为一面镜子,照见时代转型中个体的无力与渺小。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被时代裹挟的众生。那些看似遥远的故事,实则藏着人类共通的生存困境,读来令人唏嘘
  • S137***671
    读《我胆小如鼠》有感 余华以冷峻笔触刻画的杨高,是怯懦者的典型缩影。他用“胆小”为自己构筑保护壳,面对父亲的威严、同事的欺凌始终选择退让。这份怯懦并非天生,而是现实挤压下的生存本能。小说借杨高的遭遇,撕开了社会中冷漠的一角,展现出弱势个体在环境中的无助与挣扎。杨高的处境让我反思:当善意与退让被肆意践踏,个体该如何坚守自我?余华的文字虽冷静,却字字叩问着人性与社会的本质。
  • S137***435
    余华以冷峻笔触勾勒出一场少年臆想中的“迫害”,将青春的敏感与孤独转化为荒诞的叙事张力。主人公对周遭世界的猜忌,从父母的对话到同学的目光,都被放大为指向自己的“阴谋”,小说剥离了温情脉脉的日常表象,暴露出现实世界对个体的隐性挤压。少年的偏执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成长过程中自我认同缺失的极端呈现,余华的叙事克制而锋利,没有多余的情感渲染,却让读者在荒诞的情节中,触碰到青春特有的迷茫与无助。
同类书籍推荐
  • 天命
    钱莉芳
  • 呐喊
    鲁迅
  • 废都
    贾平凹
  • 太白金星有点烦
    马伯庸
  •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 女人的胜利
    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