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小说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作者:余华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6章)
《活着》之后,余华再论人生与自我;回顾与深思三十余年创作历程,在孤独中照见自我,与丰盈的灵魂相遇,听从生命本真的召唤,超越荒诞,抵达真实。

【简介】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作品集。分为“一个记忆回来了”“文学·音乐·旅行”“活着,为了讲述”三大章节,包含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反省。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随感
  • Nagato
    这篇以作者余华亲身经历与友人故事,诠释了生活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他笔下的马原漂泊人生启示我们: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所有经历都是值得开采的财富。书中“生活是那么强大,它时常在悲伤里剪辑出快乐来”等金句,传递出直面荒诞、珍惜当下的生命智慧 。
  • 蘇沂
    个编完之后,觉得不好就重新编,基本上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现在回忆起来,当我还没有成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在训练自己的想象力,这对我以后成为一个作家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生活不会辜负我们,只有我们会辜负生活,不管什么样的生活都会给我们带来财富。毛泽东说“好事会变成坏事,坏事会变成好事”,对我来说就是坏事变成了好事。这是我最初的阅读故事。 人生是猜不到结局的。
  • 蘇沂
    《活着》告诉我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每个人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不是属于别人的看法。
  • 蘇沂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一直游到大海深处,如何游、想不想等等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生活。
  • 花花
    余华是我最爱是当代作家,从初中第一本《活着》,宿管阿姨不准开灯默默在被子下开着小台灯夜读,强烈的悲喜交织,彻夜难眠;直至高中课桌大家都在午睡而我深深感动《兄弟》里宋爸爸的真诚积极的爱,临死时的情节我难以忘怀。我始终被余华的真诚狠狠击中。而这部作品在写童年的篇章里,他描述在医院长大、对太平间好奇的经历,那些看似荒诞的日常,却让我想起自己记忆里同样笨拙又鲜活的成长片段——原来再平凡的日子,在时光沉淀后都成了独特的生命印记。他聊文学、音乐与旅行的部分,让我特别有共鸣。余华说写作是他生命的出口,这让我想到自己坚持记录生活的瞬间。当他提到音乐和文学的共通性时,我忽然理解为什么那些打动人心的旋律,总能在心底勾勒出画面。最让我反复回味的,是那句“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以前总觉得非得惊天动地才算活得精彩,读了这本书才明白,苦难与平淡都是生活的馈赠。就像余华写与朋友的交往、对创作的坚持,字里行间都是对生命的敬畏。合上书,我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曾被忽视的瞬间,原来都藏着珍贵的意义。
  • S132***529
    给我很深的感触,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才是真的。
  • S132***496
    闲时随意看看
  • S131***155
    读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再看这本《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确实感觉更加日常了,这本书主要以记录生活为主,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
  • S132***265
    余华永远是心灵的救赎者
  • 精细24312余虹蓉2402071105
    读《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前50页有感 初读余华的《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前50页的内容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他内心世界与独特人生感悟的大门。 书中,余华回忆童年在海盐小县城的生活,医院成了他童年的重要场景。父亲作为外科医生,手术结束后胸前的斑斑血迹,以及提着血肉模糊的东西倒进厕所的画面,是他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他还会偷偷溜进手术室,观看父亲在病人肚子里拨弄肠子和器官 。在医院里,酒精和福尔马林的气味、病人的号叫与呻吟、苍白的脸和奄奄一息的状态,还有病房走廊上沾满血迹的纱布,都成了他习以为常的景象,甚至连太平间他都司空见惯,这些独特的经历,让他对生命和死亡有了远超常人的认知与理解,也使他对生命和人性比别人更多了一份敏感和无畏。
同类书籍推荐
  • 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
  •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
  • 兄弟
    余华
  • 微水浮尘
    灵石
  • 大染坊
    陈杰
  • 彩礼
    韩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