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近现代小说/ 我胆小如鼠
近现代小说
我胆小如鼠
作者:余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0章)
余华自传体成长小说!全新增补版!

【简介】余华:我曾是千千万万个敏感怯懦的孩子中的一个,这是我们共同的自传!有一句成语叫胆小如鼠,说的就是我的故事。 本书收录余华创作的《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一个地主的死》四篇中篇小说。 这些作品包含着余华的成长经验,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每个人在青春期可能会经历的敏感、自卑和怯懦,让无数挣扎在人生转折期的年轻人产生了共鸣。

随感
  • S137***163
    其实文字很平淡,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但是将杨高胆小如鼠的形象刻画出来。他比班上的女生都要胆小,当朋友问他父亲会不会闭着眼开车时,他就坐在台阶上等着父亲回来,老实死板又不懂变通,父亲说他不会因为那样他会死,可到最后,杨高求着父亲闭眼三秒钟,造成了车祸,那一刻,他明白,这些事是他们的怂恿,闭着眼开车并不是胆大,而是一种不负责任,他拎着刀去找吕前进,最后并没有砍他,似乎她也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是真正的胆大。真正的朋友又该是怎样的。
  • S137***517
    “胆小”从来不是简单的性格标签,在余华的冷峻叙述里,它成了照见现实的镜子。主人公杨高怕鹅、不敢下河爬树,被老师贴上“胆小如鼠”的标签,被同学嘲弄,成年后也因老实本分备受欺凌。可这份“胆小”的底色,是对父亲叮嘱的遵从,是对危险的敬畏,更是对善良与规则的坚守——他拒绝像同事吕前进那样偷奸耍滑“变通”,即便复仇失败也守住了内心底线 。余华用“零度写作”的笔触,戳破了一个荒诞的现实悖论:当“胆大”异化为对规则的践踏,当投机取巧成为“成功”的捷径,坚守本心的善良反而成了被嘲笑的“怯懦”。杨高的“怕”,本质上是对边界的清醒认知,正如余华所言,“怯懦是一种美德,因为人有了恐惧感,才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
  • 刘泽阳
    余华以冷峻笔触,刻画了“胆小”的杨高:怕冲突、常受欺凌,却始终守着本分干活,拒绝投机取巧。 小说的刺点在对比——杨高的“胆小”是对规则的敬畏,而同事们的“胆大”是践踏规则、虚伪钻营,反倒能获利。这种反差,藏着对现实的叩问:当“强势”成通行证,善良是否成了“原罪”? 其实杨高的“胆小”从非真怯懦,而是在荒诞里守住内心底线的清醒。这份看似软弱的坚持,比盲目的“勇敢”更珍贵,也让每个普通人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坚守的影子。
  • S137***044
    杨高的胆小不是性格,是层锈迹斑斑的铠甲,护不住自己。 他怕光、怕吵、怕人高声,连呼吸都轻,却越退越被恶意裹挟——工友捉弄、父亲斥责,赤裸的灵魂在粗糙世界里无处安身。余华的冷硬藏在日常里,是钝刀子割肉的疼。
  • S137***212
    第一篇有感:主人公的“胆小”:故事的主人公“我”(杨高)是 一个天性善良、顺从、遵守规则的人。他不敢打架、 不敢闯红灯、不敢对别人恶语相向。他的“胆小”本质 上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秩序的遵守和对伤害他人 的恐惧,这是一种文明社会应有的、合乎人性的品 质。
  • S137***719
    余华以冷静笔触勾勒出小人物的卑微与怯懦,主人公的退让与隐忍直击人心。那些被忽视的胆怯、被压抑的诉求,恰是现实中许多人处境的缩影。小说没有激烈冲突,却用平淡叙事撕开人性的褶皱,让我看见懦弱背后的无奈与悲凉,也读懂平凡个体在生活洪流中挣扎的重量。
  • S137***550
    《胆小如鼠》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我”的视角,深刻揭示了特殊年代里人性被压抑的悲剧。主人公因胆小怕事而处处谨慎,却依然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最终在荒诞的现实中走向毁灭。作品以冷静的笔触描绘了那个年代的荒诞与残酷,让人在感到压抑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这篇小说不仅是特殊年代的一个缩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个体在强大外部力量面前的渺小与无力,以及命运的无常与荒诞。
  • S137***997
    我不是个容易静下心来看书的人,但这本书留住了我
  • 法学25
    “懦弱是一种美德,敏感会有新的发现”,我们换个角度想问题或许就变得定好,敏感是世界赐予你更加深刻感悟的天赋,是观察入微的一种天赋。还有时间会见证一切,时间也会冲淡一切,成长必然带着阵痛,但是只要我们熬过来了,似乎一切都没有那么难了。那么,只是走下去就是莫大的勇气了。
  • 法学25
    看完了《一个地主的死》,我内心大部分是无限的悲伤与痛苦,用最朴素的文字却写出了侵华日军的暴行,这是我们民族深痛的苦难,还有底层百姓的麻木与愚昧,这是民族的深切悲哀,以及他们对其他动物的暴行都是让人觉得愤怒与悲哀的。唯有一丝微弱的光亮:与日军同归于尽的王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