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世界名著/ 傲慢与偏见
世界名著
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汀、王科一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62章)
世界文坛珍品,历经十七年沉寂得以出版,先后十三次改编为影视作品。毛姆将本书列入“世界十大小说”

【简介】班纳特夫妇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太太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五个女儿嫁出去。这五个女儿性格各异,对待爱情的态度也不同, 新来的邻居彬格莱先生富有且未婚,他的朋友达西先生更是个黄金单身汉,这二人的出现,打破平静的乡居生活,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意外与误会,还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随感
  • S137***715
    读《傲慢与偏见》随感 简·奥斯汀笔下的英伦乡绅生活,藏着跨越时代的人性洞察。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相遇,始于偏见的隔阂与傲慢的疏离,却在一次次碰撞中,让彼此看清了表象下的真诚。达西放下阶级的傲慢,伊丽莎白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这份双向奔赴的成长,恰是爱情最美的模样。 小说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性的多面:班纳特太太的虚荣、柯林斯先生的谄媚、威克姆的伪善,都在反衬着真诚与独立的可贵。伊丽莎白不攀附权贵、坚守内心的姿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难得。 合上书页,不禁感慨:偏见是横亘在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傲慢则是蒙蔽自我的迷雾。唯有以包容之心褪去偏见,以谦逊之态放下傲慢,才能遇见真正的契合。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两百余年过去,书中的处世之道仍能给我们带来温暖的启示。
  • S137***231
    经典就是经典啊
  • S137***937
    简·奥斯汀以一句“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开篇,瞬间勾勒出当时英国乡绅阶层的婚姻观——婚姻常与财富捆绑,而非情感。 第一章通过贝内特夫妇的对话,将人物性格与核心矛盾初现:贝内特太太满心为女儿谋算婚事的急切,与丈夫带点嘲讽的冷静形成反差,也暗示了五个女儿未来的婚恋困境。 这一章的精妙在于,它没有直接评判这种世俗观念,而是用细腻的对话和场景,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当时社会对女性婚恋的束缚。看似日常的闲谈,实则为后续“傲慢”与“偏见”的碰撞埋下伏笔,也让我对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有了初步认知。
  • S137***803
    前几章最精妙的,是简·奥斯汀用一场舞会就铺开了所有核心矛盾——偏见的诞生往往源于第一印象,而傲慢则藏在不经意的细节里。伊丽莎白因达西“不愿跳舞”的倨傲心生反感,达西又因伊丽莎白“不迎合世俗”的锐利暗自留意,两人像站在棋盘两端,还未对话,便已用眼神和旁人议论下了第一手棋。 更有趣的是贝内特夫妇的对比: Mrs. Bennet 为女儿婚事歇斯底里的急切,与 Mr. Bennet 带着嘲讽的冷静旁观,恰好照出当时女性“婚姻即生存”的现实困境。那些看似琐碎的家长里短,实则是对时代的温柔解剖——每个角色的言行都像一面小镜子,映出偏见如何在世俗眼光里生根,又如何在傲慢的伪装下藏着心动的伏笔。
  • 数会2502班
    偏见如雾,蒙蔽真心。傲慢似墙,阻隔良缘。幸有达西与伊丽莎白,在误解的荆棘中踏出爱的通途。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41班宋园
    “我到现在才算有了自知之明。” 读到这句话,颇感触动。人往往容易在自我认知的迷局里徘徊,就像伊丽莎白,曾因虚荣与偏见蒙蔽双眼,直到幡然醒悟才看清自己。这让我想到,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因种种执念而对自我、对他人产生误判,而真正的成长,或许就始于这份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勇于直面自身的局限与不足,才能在往后的人生里更从容地辨别是非、待人接物。
  • 数会2502陈海凤
    假装谦虚是最虚伪的表现,因为这可能是信口雌黄的开始,又或者是拐弯抹角的开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41班宋园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看到这句话,我颇有感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教育似乎并未给她们带来更多独立的可能,反而成了她们衡量“体面退路”的筹码。这既是时代的悲哀,也让我庆幸当下女性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能在婚姻之外,凭借自身力量去追求事业、实现价值,不再将婚姻视为唯一的“储藏室”。
  • 虚拟2501班冯桃
    达西的傲慢是一道墙,伊丽莎白的偏见是一把锁。 两个骄傲的灵魂在误解的迷宫里碰撞,却也在碰撞中悄悄磨去自己的棱角。奥斯汀用最锋利的机智,剖开19世纪英国社交场的浮华表象,让我们看见:爱情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两个独立的灵魂,在放下成见后平等相望。当达西走过晨雾而来,伊丽莎白终于读懂他沉默下的真诚——原来真正的强大,是敢于打破自己重塑的勇气。
  • S136***657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