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记/ 苏东坡传
传记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张振玉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7章)
用诗词书画讲述坎坷仕途!一代大文豪、政治家、艺术家的传奇人生,知识阶层传承千年的理想人格!

【简介】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

随感
  • 姚海东
    作者自由创作时,能自得其乐,读者阅读时,也觉愉悦欢喜,文学存在人间,也就大有道理了。
  • S136***64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S136***994
    读《苏东坡传》,叹其一生颠沛却始终豁达。贬谪处酿东坡肉、写千古词,这份于苦难中寻乐的智慧,至今仍动人心。
  • S136***476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今天冒雨跑完了人生第一个半马!搏击风雨,我可真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S136***395
    读苏东坡,像看一场“把苦日子过成诗”的修行。他贬到黄州便垦荒种麦,困在惠州就品荔赏梅,连流放海南都能寻得草木乐趣。没有谁的人生能避过风雨,可他把失意酿成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让后来人再遇困境时,想起这位老者的笑,便多了几分从容底气。
  • S115***586
    “在苏东坡的童年,中国是在宋朝最贤明的君主统治之下,他极力奖励文学艺术。国内太平无事,中国北方与西北的游牧民族,如金、辽、西夏,这些部落蛮族本来常为患中国,这时也与宋朝相安无事。在这样的朝廷之下, 贤良之臣在位,若干文才杰出的人士都受到恩宠, 侍奉皇帝,点缀升平。正是在这个时候,幼童苏东坡首次听到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大名,当下深受鼓舞。”“对苏东坡万幸的是,他父亲一向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戒当时流行的华美靡丽的习气,因为后来年轻的苏东坡进京赶考之时,礼部尚书兼礼部主试欧阳修决心发动一场改革文风运动,便借着那个机会,把只耽溺于雕琢文句、卖弄辞藻的华美靡丽之文的学子全不录取。”真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全占到,才有我们热爱的苏东坡!如生在乱世,若文风迥异,或错失欧阳修……无法想象会有怎样的苏轼!
  • S115***586
    “雷击石碑后五年,一个道士向徽宗奏称,曾见苏东坡的灵魂在玉皇大帝驾前为文曲星,掌诗文。徽宗越发害怕,急将苏东坡在世时最高之官爵恢复,后来另封高位,为苏东坡在世时所未有。”——哈哈真是讽刺啊!遇到一个胆小的皇帝,做梦都信以为真😞可惜我们的苏大人不能享受如此待遇!
  • S136***476
    他的智慧从不是逃避苦难,而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接纳:贬到黄州就研究红烧肉,贬到惠州就赞叹荔枝,贬到海南就教当地人读书。“无论境遇如何,都能抓住当下小确幸”。
  • S136***784
    读苏东坡,总觉得他像个懂生活的自愈大师。乌台诗案是沉重打击,贬谪是长期压力,可他不钻牛角尖。在黄州搞东坡羹,是用食疗调脾胃。在惠州吃荔枝、逛山水,像给心情做环境疗法。到了儋州没医没药,还能笑着写“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心态比什么解忧药都管用——吾心安处是吾乡。
  • S136***771
    常常感叹如何过好这一生,其实是需要有个参照指引。然而看了这文,苏东坡的一生岂是我们可以参照的,唯有指引,唯有崇拜!林语堂先生的语言风趣明快,读起来没有负担。
同类书籍推荐
  • 苏东坡传
    林语堂
  • 色戒
    夏世清
  • 鲁迅回忆录
    许广平
  • 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 苏东坡传
    林语堂
  • 张謇传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