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罪与罚
外国小说
罪与罚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岳麟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0章)

【简介】《罪与罚》是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计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里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随感
  • S137***423
    今天的内容是关于一堆人因为贫困而寄希望于让妹妹嫁给一个富有的,但是和妹妹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人,并且希望别人能够帮助自己,渡过难关,邀请自己去住,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东西。
  • S137***423
    感觉今天读的内容在为后续的作案做铺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老太婆的恶意刁难…等一切因素都足以让主人公去做些什么,期待后续的发展!
  • S137***423
    贫穷的生活使人们逐渐沉沦,自甘堕落,不再渴望进步,不再奢望通过奋斗改变现状,过上幸福的生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整日将自己浸泡在酒水当中,不思进取,但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会渴望改变.
  • S137***423
    主人公生活贫苦,在当时他所处的时代,似乎贫穷也变成了一种罪过,主人公又该如何改变所处的困境呢?书籍前面内容中,主人公内心活动十分丰富,忐忑不安的情绪呼之欲出,让读者身临其境。
  • 机器人23-2赵瀚博
    小说中最具张力的,是罪恶带来的无形之"罚"远甚法律的惩戒。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犯罪后陷入持续的恐惧与自我怀疑,"他像个疯子似的走来走去,脑子里空空如也,可是心里却像有一团火在烧"。这种精神折磨让他下意识地暴露破绽,在与波尔菲里的周旋中,每一次故作镇定的辩驳都成了对自己的凌迟。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精准的心理描写证明:人性中最坚硬的理性铠甲,也抵不过良知的日夜啃噬。
  • S137***490
    罪与罚是一本探讨人性道德和救赎的作品,作者在作品里对人性的复杂进行了深刻洞察,从自己所看的角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批判,强调了坚守道德底线的重要性,告诉了人们爱和救赎的重要力量,指引着人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 ○☁️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被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挣扎深深牵动。他试图用“超人理论”为犯罪开脱,却在事后被罪恶感折磨。书中对人性的挖掘极为深刻,展现了罪与罚的辩证关系,也让我思考,人无论有何理由,都不能逾越道德与法律的边界,而内心的良知,终会对罪恶做出审判。
  • 虚拟2501班冯桃
    读罢《罪与罚》,最震撼的并非拉斯柯尼科夫的杀人理论,而是那颗自以为可以凌驾道德之上、却终被良知撕裂的灵魂。他用逻辑构建的“超人”幻想,在凡人最基本的怜悯与恐惧面前土崩瓦解。这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赎罪,更是一场灵魂的自我审判——再精密的理性,也敌不过人性深处的一声叹息。
  • S136***299
    在善与恶的深渊间挣扎,拉斯柯尼科夫的斧头不仅劈开了老太婆的头颅,更斩碎了自身的灵魂。最终在索尼娅怀中,他明白真正的惩罚不是法律,而是良知永不熄灭的灼烧。
  • 计应2406班周桂梅2024040615
    拉斯柯尔尼科夫挥下斧头,以为能用“合理的罪恶”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人”,却在事后被恐惧与虚无囚禁。陀思妥耶夫斯基撕开真相:当理性包装良知,人便成了自己罪行的囚徒 。这份“罚”,无关法律审判,只在灵魂深处。拉斯柯尔尼科夫躲得过追查,却躲不过索尼娅澄澈的目光。直到她让他吻土地,他才懂:罪的尽头是承认平凡——伤害他人时,最先碾碎的是自己的灵魂 。最终的忏悔,是他向人性的回归。真正的“不平凡”,是认清罪恶后仍有赎罪的勇气。每个人心中都有把“斧头”,关键在于是否扼住偏离良知的念头,毕竟犯错后走向光明的勇气,才最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