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 论法的精神
法律
论法的精神
作者:孟德斯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24章)
随感
  • 赵元欢 20231204128
    阅读《论法的精神》,深感孟德斯鸠思想之深邃。书中将法与自然、社会、政治等因素紧密相连,提出“三权分立”理论,强调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的制衡,为现代政治制度奠定理论基石。其对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法律与政体关系的探讨,打破传统孤立研究法律的局限,展现出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书中观点至今仍具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法治建设中,既要注重制度设计,也要考虑国情与社会实际,以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 习军花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思想深邃的经典著作,孟德斯鸠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法律与政治、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强调法律应符合“一般精神”,并为公平正义提供保障。阅读此书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 S131***634
    可以了解法国的法律,政治这些方面的信息和知识。
  • S132***511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历时14年完成的政治学、法学名著,与伏尔泰《哲学通信》和卢梭《社会契约论》合称“启蒙运动三书”。该书全面、系统地表述了作者多方面思想,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法律文化的看法。书中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 S131***162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犹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了专制统治的腐朽内核。这部诞生于启蒙运动前夜的巨著,以其恢弘的视野考察了法律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政治制度间的复杂关系,首次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书中闪烁着理性主义的光芒,将法律从君主意志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还原为特定社会条件下的自然产物。孟德斯鸠对专制政体的犀利批判,对自由价值的热情讴歌,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现代法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基础,更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至今仍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法律精神,永远站在人性尊严这一边。
  • S131***490
    《论法的精神》以深邃洞见揭示法与社会各要素的关联。孟德斯鸠剖析政体与法律的适配性,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强调权力制衡对自由保障的意义。其将法律置于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中考察,为理解法律本质与功能提供全新视角,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政治与法律实践。
  • 幸运
    这部18世纪的"社会解剖学"将法典从羊皮纸中解救出来,令其赤脚踏过热带雨林与极地冰原——原来镌刻正义的不仅是议会厅的橡木槌,还有季风中的湿度与高原上的含氧量。 三权分立模型在书页间拔地而起,却非冷硬的巴别塔,而是随文明季风微微摆动的青铜树。专制政体在燠热沼泽中发酵,民主制度需凛冽山风保鲜,商人法典总追逐着洋流的走向。当启蒙思想家们痴迷于绘制理性蓝图时,孟德斯鸠揭开大地胎衣,提醒世界真正的立法者是脚下震颤的火山。 三百年后,气候危机撕扯着架,AI算法重构社会契约,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多维立法视角。当北极冰盖成为新法案的隐形起草人,当数据流冲刷着司法边界的砂岩,那个关于"法的精神"的古老诘问愈发锋利:人类究竟是在制定律法,还是在破译天地早已写就的密码?
  • 曾国裕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以冷峻笔触剖开政体骨骼,揭示法律乃地理气候、宗教习俗与民族性格交织的有机生命体。三权分立学说如手术刀般划破专制脓疮,却也在东方水土显出排异反应——当自然法精神遭遇宗法血脉,当普遍理性碰撞特殊传统,法的普世外衣下始终蠕动着文明基因的差异。权力制衡的机械之美,终须在人类社会的复杂生态中接受驯化。
  • S131***223
    法是地理的产物,更是人性的镜子,自由不在放纵,而在权力的边界。
  • S131***351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见解深刻,让我收获颇丰。书中阐述了法与各种事物的关系,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将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相互制衡,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它让我明白,合理的法律制度和权力分配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同时也意识到,法律不是孤立存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这促使我思考如何完善社会的法治体系,保障公民权利,让法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一部极具思想性和启发性的著作。
同类书籍推荐
  • 法治照耀幸福生活
    王明勇
  •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康德
    康德
  • 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
  • 法治的细节
    罗翔
  • 权力的边界
    赵宏
  • 法律的悖论(罗翔普法新作)
    罗翔